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我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遗址、遗迹。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如何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成为革命事业传承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红色信使”实践团于2023年6月26日前往革命纪念馆,静心倾听革命故事,学习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传承革命基因。
对革命故事我们大多只是从一些影视剧中获取到部分片断,对完整的革命历史知之甚少。毛主席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实践的前期我们从各方面都做好充足的准备。实践团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积极讨论,广泛收集资料,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实践团还设计了线上线下不同的调查问卷对青年学生进行采访调查。要对红色故事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只学习理论知识太过片面,“红色信使”实践团规划好实地考察的路线和访问的问题,决定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实践。
这次参观博物馆我们实践团提前预约了纪念馆的讲解导游,导游向我们讲解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由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四部分组成。馆内的各种文物和调查文献生动再现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临沂东南孟良崮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此役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乃至全国战局,即正是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争使得解放区军民转入全国性反攻。
图为实践团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鳕 供图
为了更加全面的学习中国的革命历史,实践团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分别前往日照市烈士陵园、洛阳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纪念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后,我们发现随着爱国教育的普及,参观红色景点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参观的人群中学生和年轻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看到进步的一面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各大纪念馆将3D情景再现,历史故事小游戏等新技术应用于纪念馆内,同时也对馆内的环境进行完善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快节奏审美。这些纪念馆内改造革新初衷是好,但让带有沉重历史背景的纪念馆逐渐网红化,年轻人的到来只是为了打卡拍照,红色教育基地的改造不应只是为了流量和利益,更重要是展示其教育的作用。
图为实践团参观日照烈士陵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鳕 供图
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对信息的传播具有宏观把控和主流宣传的积极影响。红色革命纪念馆应当主动对接主流媒体,加大对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的宣传力度,如积极采用云讲述、微党课、线上直播等方式推出云展览。革命纪念馆要结合时代特点,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整合当地红色资源,紧跟时代步伐,消融媒体界限。通过采用多种媒体传播技术,综合利用多种传播媒介,针对不同受众不同需求。为观众打造“时空穿梭机”。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巨幕投影展示 , VR技术,三维立体全息成像和沉浸互动体验等数字媒体技术,配合音乐和配音烘托展览氛围不仅契合人们注意力阈值特征,而且使展览形象生动,在观展中有效增强观众的临场感、 代入感、沉浸性和交互性,实现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
红色旅游景区不同于普通的历史文化景区,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特别是要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红色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通讯员:赵萍)
图为实践团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鳕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