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协助乡村教育建设,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是这样做的!
通讯员 孙泽怡
为了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助推乡村小学暑期生活多样化,安阳师范学院在暑期期间组织了一个9人的队伍进入田达村子园小学、子乐幼儿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工作。

(合影 姚婷婷摄)
田达村子园小学、子乐幼儿园都坐落于安阳市内黄县张龙乡田达村,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学生共有一百三十余人,而老师只有6名,其中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幼儿园师资力量也同样匮乏。多年来,安阳师范学院一直把田达村作为定点帮扶项目,去年因为疫情没有及时开展,今年的支教工作各部门组织都极为重视,为了做好此次活动,学院在前期进行了充分调研,选拔培养了一批优秀推普志愿者。
三寸讲台,一寸丹心志愿者们根据当地学生的学生情况,开设各类课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丰富其假期生活,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共同学习,实现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分担当地老师教学压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课堂质量,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们的眼界。



(志愿者教学日常展示 姚婷婷摄)
支教情深,暖心逐梦
这里大多数的孩子比平时认知里的小孩更具有求知欲,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家长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昨天给孩子编的头发今天来的时候还在,有的孩子露出的小腿爬满了被蚊子叮咬的痕迹。志愿者们在教学同时主动承担起在学校里照顾孩子们的责任,使之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在我拉他们向上走的同时,孩子们也一直以他们质朴的行为回馈于我,他们会给我制作惊喜礼物,会不自觉地想要给我捶背,会希望我留下继续给他们上课。”志愿者们如是说。



(志愿者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 姚婷婷摄)
艰苦奋斗,不忘初心
志愿者们这群平均年龄只有十八九岁的青年积极融入当地群体,立志不给村民添麻烦,无论条件是否艰苦,始终坚持自食其力,遇到困难优先自己解决,打造了一支敢吃苦、肯奋斗、紧密团结的队伍。

(志愿者们的日常工作 姚婷婷摄)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烛光青年义务支教团用一扇窗打开更多的窗,用一条路连通更多的路,用一份情延续更多的情……在师资力量匮乏、生活条件艰苦、偏远封闭的内黄县田达村以教育助力脱贫,用赤子情怀给贫困地区孩子带来比海更广阔的世界。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