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的三下乡号召,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工作的发展,2023年7月3日,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烛光·青年乡村振兴推普支教团队的队员们前往安阳市内黄县张龙乡田达村子园小学开展了线下支教活动。内心一直想着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也想在支教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余热,学院这个活动的开展正好满足了我的愿望。于是我积极报名参加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图为支教队员进行课堂提问。 通讯员 姚婷婷 供图
时光飞逝,四天的教学活动,我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爱心属于精神的粮食,我们竭尽全力为孩子们提供一点精神上的食粮,用爱心和知识装点儿童的心灵把我们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初到小学,一切都是未知之旅。我们惴惴不安,担心处理不好与学生们的关系和相处方式。但是,看到无处不在的孩子们脸上挂着的笑容,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现在想来,课间走廊的欢声笑语、课堂上和谐的互动时刻,放学时温馨的告别画面……这一幕幕还是会感到温暖。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那三尺讲台上。当我站在上面时我切身体会到了教师的使命感。因此,我竭尽所能把知识教给学生、通过把美术和文字相结合,力图教会学生知识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们热情高昂,上课时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无时无刻的友好问候,办公室里珍藏的手工,也让我倍感温暖。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小伙伴们亲自参与跳绳,趣味运动等运动技能培训课程,以及剪纸 绘画 、跳棋等的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锻炼姿势以及错误的姿势带来的危害,同时一系列的趣味运动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力、思维力和运动力,在此期间小朋友们也都在认真听课举起他们的小手激动得表达着答案,也让我们内心满是开心。
图为支教队员教授学生们数学。 通讯员 姚婷婷 供图
看到小朋友们学习的不亦乐乎 ,我们便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画一副如何正确锻炼的手抄报,在画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手抄报的形式,也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美术与文字的统一定比纯口头的教育更有效,同时也更能让体教知识深入小朋友的内心,润物细无声,这些潜移默化的知识也更能让小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我感受到了乡村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他们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图为支教队员教授同学们手工。 通讯员 姚婷婷 供图
以前我认为教师相比其他的职业来说是比较轻松的,但通过这次支教我明白其实并不是这样。要上好每一堂课真正影响到每一个孩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爱教育的心,把知识和关爱传递给每位孩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到一个引路人作用的同时,我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和收获感。
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或许在未来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不能让这里的孩子们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所期望的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洒下希望的种子,不期许它一夜之间便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总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生机勃勃,顽强向上。正如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那样,我们也希望在他们的未来人生中的改变中有我们留下的影子。
作为支教的大学生,我们磕磕绊绊的寻找着正确的方法和道路,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独立自主,学会以老师的身份来管束学生,传授知识,播撒希望。我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学到更多,希望能在他们的成长路上起到助力,但其实,他们也同样在细水无声处教会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在短短几天的共处中,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支教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
图为学生向老师展现自己的美术作业。 通讯员 姚婷婷 供图
此刻言尽于此,未来不止于此,青春不停步,也不停进步!在这几天的教学实践中,我真正体会到为人师者的不易。都说“支教一次,自教一生",真正站在讲台上,才明白教书育人并非易事。在实践中,我得到了锻炼,也看到了期望,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未真正踏上工作的岗位,但肩上也应有责任与担当,自己也明白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为人们幸福、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继续发光发热!
图为课下活动时间老师与学生玩耍。 通讯员 姚婷婷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