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以来通过观察、总结,积累下来的实践成果,体现出中国人对时间流转变化细腻的观察与水乳交融的情感。2023年7月13日上午九点整,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滴水行动之春风有信小分队来到了宁大云创小镇,给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二十四节气”之课。通过此次课堂,组织孩子们参与各项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且激发了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爱国情操。

首先老师考察了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各种有意思的问题——“农民伯伯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农事的?”“为什么桂圆在农历九月初才最甜?”同学们被这些问题给“难倒了”,纷纷兴致盎然地看向老师,等待老师的解答。
老师讲解完后,开始绘画二十四节气主体书签。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对二十四节气的学习,再展开想象,在书签上画出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无限构思。绘画结束,学生向镜头展示他们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总结,更是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
结束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马上又到了作业辅导环节。有了这几天的参加作业辅导的经验,同学们很快都进入了状态,做到自主管理,保持良好的纪律习惯,高效地完成了作业。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都有着一定的了解,除了课本中提到的有关节气的知识,他们还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知识拓展、趣味绘画与“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节气知识的了解,也让他们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