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池州市东至县升金湖的调研
作者:陈曌 来源:www.baidu.com
关于池州市东至县升金湖的调研
调研者姓名:陈曌
班级:2021级网络工程
调研时间:2023年7月10日
2021级网络工程陈曌同学于2023年7月15日在池州市东至县升金湖做了以下调研。
池州市东至县升金湖旅游产业的优势特点:
1.1简要介绍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平均海拔11米,总面积33340公顷,建立于1997年,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
截至2020年5月12日,保护区内有浮游植物2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125种,其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莲、野菱和水蕨,有浮游动物13种、底栖动物23种、鱼类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3种、鸟类175种、兽类3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保护区是亚太地区最主要的鹤类、鹳类、雁鸭类、鸻鹬类越冬地之一,因此享有“中国鹤湖”“鸿雁之乡”之美誉。
2010年,与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成姊妹保护区。2015年12月,升金湖入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安徽省首个荣获国际级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1.2历史沿革
1980年首次在此发现白头鹤越冬种群,次年我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签定“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
1983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上,我国湿地鸟类学家王岐山教授第一次向国际介绍了升金湖。
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事业单位、区级建制、定编10人。湖面13000 hm2为核心区,沿岸2.5km作为缓冲区。
1986年3月,原安庆行署正式组建了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站。
1992年,原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将升金湖列为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40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1995年,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1997年国务院国函[1997]109号文《关于发布芦芽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批准建立“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皖编办(2000)125号文 “关于同意成立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批复”同意成立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副处级事业单位,隶属池州地区行署领导。同年,池州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池编发[2000]15号文“关于成立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通知”,决定成立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时撤销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站,其人员和编制建制划入管理局,局人员编制40人,确定了内设机构。同时池编发[2000]16号文,将原东至县公安局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林业派出所更名为池州行署公安局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派出所。
1.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南部池州市东至县境内,濒临长江。地处东经116°55′至117°15′,北纬30°15′至30°30′。座落于东至县与贵池区交界处,全境以升金湖为中心,沿岸分别向外延伸2.5k米左右。其四邻界线为,东自高桥湖东岸经唐田、坦埠、刘村、白笏、杨家咀连线为界,南至丁村、长岭,西至206国道,北自将军庙经新河口至牛头山一线。总面积33340 公顷,其中升金湖13300 公顷。现升金湖至长江出口建有黄湓闸,湖内水位由其控制。海拔平均11米 。
地质地貌
升金湖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质史上300万年以前,经喜马拉雅运动后,长江沿岸抬升形成河流,河流汇聚发育形成湖泊。升金湖东南岸属九华山山脉的一部分,为低山丘陵,西北属沿江冲积平原,为平原圩畈。其东南湖岸为中生代三叠纪与古生代二叠纪地质构造,以灰岩、页岩为主;西北湖岸为第四纪地层构造,以亚粘土、砂砾为主。湖床自南向北逐渐倾斜,形成现代冲积层,泥沙淤积,土壤为黄色亚粘土和粉砂、砂砾。升金湖的四周地形多样,湖岸曲折,湖汊较多,湖岸周长165k米,自西向北自然分成三个相连的水面。小路嘴以南为上湖,又称小白湖,面积5800 公顷,八百丈以北为下湖,又名黄湓湖,面积2300 公顷,上下湖之间为中湖,即升金湖,面积5200公顷。上、下两湖湖床略高于中湖,平均海拔11米,湖周岗地平均海拔25米。
水文水质
升金湖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东南方的张溪河、东北方的唐田河,集水面达1548.1k米。历史上汛期最高水位17.03米时,湖面面积14000 公顷,蓄水量8.3亿米。随水位降低,湖面面积减小,通常水面面积10000公顷,年平均水位10.88米。湖水经黄湓闸与长江相通,闸门的开闭,能影响到湿地生态环境和水禽的生存、栖息,以及蓄洪、灌溉。升金湖地区雨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湖区四周植被良好,无工业污染源,该湿地属过水性湖泊,水质优良。水化学分析表明,湖水含钙量高,具有一定的硬度,总氮量、硅盐及磷、铁含量正常水质范围,适宜多种水生动
1.4.开发利用
根据总体规划,保护区于2003年开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04年,已建立保护区科教综合楼一座,面积为2300平方米。建立长岭保护管理站、唐田保护管理站和5个保护点,保护站点建筑面积1000 平方米。保护区内设置各种宣传牌、标志牌200块,埋设界桩500根。配备巡护管理车1辆,巡护快艇1艘、机动船1艘。架设供电、通讯线路24K米。保护区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006年,保护区已成为安徽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并与国际鹤类基金会、东北亚鹤类网络、东亚-澳大利亚涉禽网络组织保持沟通与接触,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人员来到升金湖进行科研和考察活动。
2023年7月15日
陈曌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7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
- 为了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支教团在近日在党史课上举办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爱国主题教育课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深
- 大学社会实践 07-17
- 情牵留守,爱暖童心
- 为了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这个充满爱的夏季,传递温暖和关爱,志愿者组织于7月开展了“情牵留守,爱
- 大学社会实践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