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六安“方言学习和红色调研”社会实践团队自发组织前往调查六安方言的相关知识。不同于一些地域,语言比较统一。皖南地区的方言文化多种多样,相隔不远但所说的方言却有明显差异。为此,安徽师大学子分为几个队伍分别前往不同的地区进行调研。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方言文化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后代子孙进行调研学习,让子民不忘根、不弃本,成为薪火相传的基础。
安徽师大文学院赴六安实践团队此次目的就在于传承这种方言文化,让传统文化受到关注,有迹可循。在活动期间,团队分别前往了金安区、裕安区、金寨县等区县。在与当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协商同意后进入社区或村庄进行调研,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询问了当地老人与年轻人关于本地方言的看法。活动中,团队成员询问“对六安方言是否了解”、“对六安方言有什么样的印象”这类问题,还会调查是通过口口相传的生活渠道还是短视频时代的互联网渠道进行了解的。在对方不了解六安方言的情况下,同学们会对其进行科普,使方言文化既得到传承又得以为更多人了解。

除了记载了地域人员对六安话的认识程度,由于皖南地区语言的特殊性,各个地域的方言都有所不同,同学们还邀请当地对方言掌握熟悉的人,采用录音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说了一些地方比较常用的方言,比如简单的日常问候语等等。此外,同学们还记载了在不同地区同一物件的不同叫法,真正展现了皖南地区多姿多彩的方言文化特色。

活动结束后,经过整理调查,团队采集到了江淮官话-洪巢片,以及中原官话-信蚌片等六安区域内所包含的不同片区的方言,经过队员的整理,最终形成了相关的语言资料。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还将生活地区的方言文化标注清楚并投稿到当地市区,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发展。
此次活动对于成员们都有不可取代的意义。一方面,他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的传统语言文化系统,更加依赖自己生长的地域;另一方面,他们将皖南方言文化传承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里的地域文化。同学们表示:希望能帮助皖南地区的方言文化走向更多大众的视野中,使皖南人民远在他乡也能听闻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