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南昌7月20日电(通讯员 夏雨晴)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非遗经典。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于2023年6月19日赶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及瓷板画艺术博物馆,开展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重温非遗记忆,弘扬文化自信”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采访调查等形式,开展实践纪实。
一、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
6月19日至6月21日,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前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及瓷板画博物馆等地开展调研研学活动。6月20日,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它曾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也是身处战火年代的江西大旅社。微雨低声奏弦音,实践小队砥砺行。进入八一南昌纪念馆后,馆内共分为两层。一层为主要展览区域,详细介绍八一起义的前后经过。通往二层的有一条“竹林小道”,这就是湘南起义之后,起义军通过这条路上井冈山,才实现了伟大的会师。
图为团队成员走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竹林小道上。通讯员 周佳欣 供图
馆内保留了原有“第一枪”“军旗”等核心要素,首次采用了全景大型雕塑以及大型多媒体场景《攻打敌军指挥部》来展现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馆内一件件陈列的展品,一张张珍贵的历史掠影,讲述着先辈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斗争故事。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人民军队在这里创立。实践团队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用镜头捕捉历史的痕迹,用文字记录红色的记忆。
“我是一位南昌人,更是一位中国人。作为南昌本地人,对南昌八一起义这个历史事件是最熟悉不过的,这个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奋斗出来的。我也是一名历史老师,我希望青年们都要好好学习历史,去了解先辈的这些英雄事迹,并且能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实践团队采访对象抒发了对南昌起义的感触。
图为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随机采访。通讯员 周佳欣 供图
墨移斗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虽当年起义的枪声已逝,战斗的硝烟已散,但南昌城头升起的“八一”军旗却依然高高飘扬于风中,并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飘扬。
二、点燃匠心之火,铸造时代之刃
6月20日,实践团队继续前往瓷板画艺术博物馆、瓷板画艺术研究中心开展采访实践。步入瓷板画艺术博物馆,穿梭于一条条艺术长廊,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瓷板画艺术品,各式各样的造型栩栩如生。瓷板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位于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馆内工作人员与实践团队进行了瓷板画的介绍,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繁复,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首先是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进行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从而形成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这种艺术品不仅需要绘制,还要两次入火烧制,加之是瓷的质地,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所以精品很难得。
图为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展列的瓷板画。通讯员 夏雨晴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恰逢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承人冯杰大师前来瓷板画艺术博物馆拍摄宣传视频,于是我们便跟随在其后,听大师讲解瓷板画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史,对这种工艺品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实践团队队员夏雨晴说道,“在参观了南昌瓷板画博物馆后,我深受震撼。穿梭于一条条艺术长廊中,目光流连于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上,我不禁感叹于艺术家的巧手匠心。那些瓷板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展示着其独有的魅力。”
在与馆内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实践团队了解到瓷板画艺术博物馆只有周末及节假日的时候人流量较多,平时几乎无人问津。实践团队在馆内对游客进行了几组随机采访,受访者纷纷表示,“虽然是南昌本地人,但对瓷板画这种非遗也不是很了解。这次也是第一次来参观,里边的展品精美绝伦,让人更加感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由于摄影技术和电脑打印的发展,瓷板画黯然的淡出了百姓的生活,潮起潮落之快令人惋惜。事实上,瓷板画失去的只是民宿层面的使用价值,它的核心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却日久弥新。
图为在瓷板画艺术博物馆观看视频合影。通讯员 夏雨晴 供图
三、共研院校合作,肩负青年担当
7月16日,实践小队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开展线上会议交流,双方围绕“在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中,青年的担当与使命”进行学习和探讨。会议伊始,双方共同观看拍摄的视频,武商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拍摄献礼视频,实践团队则拍摄实践纪实视频。双方分享各自去南昌实践的心得体会,并就青年如何为文化传承赋力展开交流。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队员张丝雨说到,“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通过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真正做到从课本知识的“日思日睿”到“笃志笃行”实践的转变。透过八一纪念馆历史的痕迹,沉默的文物让我听见,那一声震耳欲聋的南昌起义第一枪。瓷板画中的一笔一划,沉淀板中的色彩沁润了我心中的非遗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以及良好的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风貌,进入南昌进行实地考察,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体会到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和非遗魅力。”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医疗护理与健康学院团队队员朱宇昊说,“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们实地参观了家乡的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切身感悟到我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并从中汲取了一脉相承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我们新时代新青年要从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铭记历史,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我们新青年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学子线上交流合影。通讯员 苗财源 供图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带来了物质保障,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底蕴给群众留下了灿烂的文明。青年怀壮志,奋斗正当时。青年应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唱响更为嘹亮激越的青春之歌,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更为绚丽夺目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