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村,两山排闼不止送出郁郁青青的明丽美景,也同样吸引着青年携梦而来,“青来集”因此得名。2023年7月9日上午十时,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暑期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
“追不上地铁的青年请来山里追风”“没有一个大画室的青年请来大自然里画画”。在青来集,实践团成员发现草地中、台阶上、遮阳伞下,桌椅随处可见,“大自然工位”的标识引人驻足。同时,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青来集已入驻爱才集团、安吉数字经济人才孵化基地、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等十余家企业。

图 1 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浏览“青来集”展板信息
在参观青来集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大余村计划整合全域自然资源以及咖啡馆、民宿等各类空间,到明年累计推出3000个“大自然工位”,配套5分钟服务圈,保证通电畅通、网络畅通、交通畅通,让青年人“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灵感可以肆意生长”,并打造和拓宽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为体系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实现乡村旅居式创业办公新模式。

图 2 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和咖啡馆老板交流
此外,“两山”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青来食堂、共富驿站、阳光草坪等丰富多样的公共服务空间,让余村实现青年不出园区,就能满足多元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图 3 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与共富驿站负责人交流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与加入青来集的创业青年的走访交流,发现余村青来集以温度与情怀留下有梦想、有创意、有行动力的青年人才,以政策支撑引入创新活水,助力余村成为升级版的美丽中国展示窗口,展示中国式乡村现代化路径的安吉探索,实现青年人才的事业人生梦,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图 4 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与青来集工作人员合影
在参观余村合伙人之家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2022年7月以来,余村以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为主线,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邀请全球英才加入,打造宜居宜业、共创共建的青年发展型乡村。目前,已有42个合伙人项目落地余村,1100多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吸引192名年轻人返乡。文化创意、研学教育、零碳科技等业态蓬勃兴起,余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
“在余村,青年将会被重新定义”,余村希望让有趣的青年人、合伙人在这里找到美好生活的灵感,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容纳青年寻找成长共情、激发合伙人理想共振的场域,而合伙人之家,便是余村为合伙人们提供互通资源、交流讨论的场所。在这里,青年从来不只是代表一个年龄群体,更是一种状态;合伙人们在合作中放飞青春理想,在交流中释放青春激情。

图 5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在合伙人之家前合影
实践团成员沿着天荒坪镇的主街一路参观交流,在“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感受青年灵感与乡村的思维碰撞。九间主街商铺相联通,成了在村青年灵感的集聚地。在这个场域里的每一次销售行为,都将捐1元钱给“天荒坪镇小助大爱公益基金”,并通过这一渠道帮助有需要的人。因此,生活灵感便利店不只是卖货,更期待助推公民捐赠行为的养成。同时,便利店内众多有趣的文创用品,对外展现着青年的idea,展示着青年感知世界的N种方式。

图 6 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参观生活灵感便利店
实践团成员也深刻的认识到“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不只是一家沿街店铺,它集合了关于人文、公益、社会的青年概念,更是一种青年在村的美好生活方式体现。

图 7 公共管理学院“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和生活灵感便利店负责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