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革命沃土,赓续红色血脉,苏大学子赴南京开展实践调研

作者:刘建宇 代梦娇 来源:苏州大学
 为重温党的奋斗历史,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的历程,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辉煌,传扬红色精神,6月30日到7月20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金陵承忆,红色赓续”实践团前往南京、合肥、常州、武汉、齐齐哈尔等多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到达南京合照  徐正超 供图
6月30日,前往南京参观雨花石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纪念馆,7月1日在街头,围绕“七一建党节”、“红色精神谱系”等话题,分别对南京的青年、学生、儿童、老人等群体进行访谈,了解居民生活变化,积极探索红色精神内涵,7月2日-7月20日,团队成员回到家乡,继续进行红色主题宣传活动,采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助力伟大新征程。
 
参观雨花石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学习先辈伟大精神
图为雨花台英烈群雕  胡瑞 供图 
 
       6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南京雨花石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飘着丝丝细雨,从南门进入雨花台风景区,一片宁静,庄严肃穆,沿着大道一路走去,途径丁香园,成员们认真研习前辈的光荣事迹,感悟前辈伟大革命精神。到达与忠魂亭遥遥相对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绵绵细雨中,聆听先烈的壮志豪言,回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从忠魂亭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胡瑞 供图
团队成员进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观,阅读雨花台烈士的生平事迹,从馆中保存的烈士们的物品中提炼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图为烈士纪念碑前邓中夏雕像  胡瑞 供图
实践团队离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后,沿着道路抵达烈士纪念碑,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烈士的革命事迹,充分展现了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着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走进社区,围绕红色话题,对不同市民群体进行访谈
       7月1日,实践团队走上街头,针对当前正热的“七一建党节”、“红色精神谱系”等话题,分别对南京的青年、学生、儿童、老人等群体进行采访,在对话中了解居民生活变化,体悟南京居民对家与国的独特情感。
      街上的行人神色匆匆,但基本都愿意停下脚步接受我们的采访,看准一位中年男子,我们问道:“您和身边的人是如何为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他只是提到身边的职工都能以厂为家,勤勤恳恳的完成好各项任务,任劳任怨,没有怨言。村领导能够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谋福利,但这正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和睦相处的结果。在被问道“您认为当今年轻人们应该怎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时,一位大学生提到要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掌握真才实学,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承,百姓们也在采访中切身谈了自己的生活和身边事物的变化,一名青年回答道:“红色文化能提高群众对党的忠诚,提高爱国思想对祖国和党的热爱,人民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除此自外,也有年轻夫妇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被问及觉得有无必要展开强制性的红色文化教育时,他们也反映孩子们有必要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党和祖国的来之不易,但是没有必要强制性开展,应该灵活引导,多组织一些爱国学习和红色旅游活动。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老人主动要求支持我们的活动,我们问道”今天是七一建党节,这一路走过来,您有什么体会和感受?“他的回答掷地有声:”祖国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真正做到“国泰民安”四个字,我们的党功不可没。”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采访青年学生   胡瑞 供图
 
回馈家乡,用各类文创形式,宣传红色精神
       7月5日,实践团队成员分工设计宣发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创作品,由成员们设计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图案,loge等,7月5日至20日,定制帆布袋,笔记本等实用类物品,在成员家乡社区内进行宣传分发,传扬红色文化。最后将采访视频剪辑,借助B站、抖音等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果、增强互动和参与度、引导群众正确发展思维、实现多元化传播,让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扎根人民群众中,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红色原创图案  陈思艺 代梦娇 供图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红+绿,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沂心筑梦实践团寻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团委学生会“‘青’进基层沃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