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芽萌于爱,“心芽”团队成功举行社会实践助力儿童康复事业

作者:中国计量大学“心芽”行动服务实践团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为了解障碍儿童的现状,体会特殊教育这一行业的现实,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障碍儿童。6月28号起,中国计量大学“心芽行动”实践团队来到杭州市上城区贝蓓儿童能力成长中心,开展了为期十三天的实践活动。
 
 
        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厚的词汇。有的人珍重它,眷恋它,将其当成一生中的幸福源泉;有的人怀念,而又恐惧它,使其成为一生的羁绊。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幸运的,他们健康、快乐,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但也有那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因为自闭症、智力缺陷、生理缺陷等等不可避免的疾病,蒙上了一层阴影。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对这些孩子报以真切的怜悯,但却缺少实质上的关心。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给这些“不幸”的孩子,带去幸运、希望,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一个与普通孩子别无二致的机会去成长。2012年,林海松院长于杭州创办了第一家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为帮助这些孩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到目前为止,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已有8家分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心芽行动”实践团队积极联系到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与其协调、沟通,获得了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心芽行动”实践团队成员,从自身能力出发,积极服从安排,在这十天内主要从两方面帮助了贝蓓儿童能力成长中心。团队成员积极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开展了环境创设工作。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卡纸、剪刀、彩笔等工具,为孩子们绘制了富有创意的装饰物和益智游戏。有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有袜子图案趣味分类的小图形,也有装饰画、心愿卡片、树干画、玫瑰花这样的装饰作品。团队成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动用自己的一切创意,倾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努力为指导中心的环境美化出力。一笔一划之中都体现了成员对于孩子们的热切关怀和努力工作的态度。而团队成员的这些创意作品,将在日后成为儿童能力康复指导中心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成环创工作后,实践团队的每一位队员深入到孩子当中,通过旁听、辅助等方式参与课堂,在加深对于特殊儿童以及教学方式的了解的同时,也极大程度的分担了老师教学的压力。首日,实践团队的成员旁听了一对一的私教课,这些课堂的孩子一般症状较为严重,缺乏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老师的全程帮助。老师上课主要采取指引鼓励式的教学,通过语言的激励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多次重复,加深孩子的理解记忆,使其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主动去锻炼自身有障碍的部位。团队成员旁听的第一节课,是一个四岁半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他实际智力不如一两岁,注意力无法集中,行动迟缓,情绪易怒,无法理解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老师一般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引导孩子完成拿、放的动作,多次重复,努力与孩子沟通,让其理解动作的含义,而后给与孩子更多自由,让其独立完成,如此不断反复,以达到效果。而后实践团队又旁听了几节生理上有障碍儿童的课堂。这些孩子大多智力正常,但是生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老师会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对孩子进行矫正。例如实践团队接触到一个右手肌肉萎缩的小朋友,老师会刻意去让小朋友使用右手完成任务,如右手撑地,用右手捡玩具,用右手投掷东西。老师对于孩子的进步,总是不吝惜自己的赞美,而对于孩子做的不好的,总是一遍一遍、不耐其烦地教导,指引。老师往往会将自己代入孩子的视角,就好像自己不是老师,而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一样,永远保持着耐心与热情。
 
       后面几日,实践团队的队员获得了可贵的实践机会。团队队员加入了团体课,进行相关的辅助工作。团体课的孩子一般恢复的好一些,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听懂老师指令,能自己完成一些任务,但是也需要老师的一定辅助。实践团队队员在课堂中引导孩子们完成指令、带领孩子做手工和绘画、与孩子们做游戏、带孩子们去课外活动,在减轻老师压力的同时,给孩子们带去了极大的快乐,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与此同时也对每一位孩子的健康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团体班的孩子大多都已经康复了一年以上,他们之中有的是智力缺陷,对于数字等反应迟钝;还有大部分是自闭症,虽然这些孩子现在的恢复水平还是没有达到能上幼儿园的水平,但是经过长期的恢复,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令实践团队的成员动容的事情与瞬间。首先是老师们的耐心和专业,老师们总是身体力行的教导孩子,用温柔的语气、亲切的动作指引着孩子。老师们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真正的深入孩子们的内心,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的辅导孩子,同时在孩子犯错时,及时提出制止。其次是家长的爱,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总能看到家长早早在大厅等待自己的孩子,或是陪自己孩子做幼稚的事情,更有家长放不下心,躲在门后偷偷的看自己孩子上课,这些家长承担着超出普通家长的压力,有经济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但无论发生什么,他们总会以轻松,温柔的笑容接受自己孩子的不一样,给予他们同样的关怀,这些障碍儿童的家长,用自己无微不至的陪伴,诠释着爱的意义。社会需要把这份关注,不仅给到有障碍的孩子,更应该惠及那些默默坚守的家长们。
       小朋友们同样让实践团队的所有人感动。说起这些特殊的儿童,社会上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他们身上的差异,他们身上的“不幸”,而后对他们报以怜悯同情。但事实并非完全这样,这些特殊孩子在“特殊”的同时他们更是”孩子”,他们正如我们所认知的孩子一样,善良,纯洁,可爱,没有任何的杂质。在十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的是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冷漠呆滞,而是充满温情。有的孩子会笑着扑进某一个成员的怀里,搂着他的脖子;有的孩子会牵着某个成员的手,和他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玩具和成员们分享。在治愈这些孩子的同时,这些孩子也在治愈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命运也许给予他们疾病、障碍,但是无法抹杀他们身上属于孩子的纯真善良的天性。他们本就是孩子,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当前我国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而其中仅有20%的青少年可以得到完全治愈。而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30%在出生前后死亡,40%造成终身残疾,只有30%可以治愈或矫正。这些数据是血淋淋的,一个幼小的生命本该拥有的幸福童年却被病魔夺走。贝蓓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爱他们的家长,遇到了对他们负责的老师。但并非所有孩子都是如此幸运的。而问题所在其一便是应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婚前检查,孕期的检查以及注意事项都应该被普及,其二是人们往往对这些障碍儿童缺少认识,甚至产生偏见,其三,对于已经出现一些症状的孩子,家长的不了解也会导致孩子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进而导致情况恶化。因此,普及自闭症这样的幼儿疾病知识、让家长了解特殊障碍儿童是一件重要并且意义深远的事情。与此同时,社会除了要给予这些孩子同情,尊重更加需要。对待这些特殊的、有障碍的儿童,摈弃有色眼镜、一视同仁是一种尊重。
       中国计量大学“心芽行动”实践团队。很荣幸获得这次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解对于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同时向贝蓓儿童能力成长中心的所有员工、孩子们的家长致敬!同时愿孩子们早日康复,如天上星,永灿烂,常安宁。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7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