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建工学子寻访中建西北院:
助力大国工程建设,
传承中国建筑之美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深入感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学习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精神,为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功科技自立自强,工程强国奋斗有我”实践团赴华北、华中、华南、西北等地寻访学习。
7月19日,西北实践团一行10人在学院学工办主任郭鹏越、团委副书记汪郭立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深入了解建筑设计行业及技术创新领域的前沿动态,领略建筑领域“大国工匠”大师风采。实践团一行受到中建西北院热情接待,结合此次社会实践的目标和主题,行程分为与“三秦团队”专家交流、与“双碳团队”专家交流、参观张锦秋院士馆、与优秀校友交流和校企合作交流五个部分。
双碳目标担使命,中国建造注新能
实践团首先走进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在相关团队的介绍下,对双碳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和战略定位有了全面的认识。
图1 实践团赴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调研
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是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本部直接管辖、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的二级“科研+工程应用”实体部门。研究院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战略定位,以“低碳、零碳”建筑综合能源应用、“低碳、零碳”园区规划作为主要的研究及业务方向,同时开展“低碳、零碳”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低碳建造与运行、低能耗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许佳轶热情接待了实践团。许院长和同学们分享了双碳研究院专业技术团队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积极引领行业转型发展,在科研创新、工程项目引用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研究院参与设计的秦汉新城、秦创原创新生态城、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等工程项目见证了团队在低碳零碳综合能源应用上的攻坚克难和不断进步。同学们积极和许院长交流,对建筑领域科技转型升级和赋能提升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建筑安全强心剂,减震隔震领头羊
随后,实践团在刘源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减隔震技术研究中心。减隔震技术创新团队依托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委员会和结构技术研究中心,由院副总工程师辛力博士领衔,集中了陕西省勘察设计大师、院专业总工程师等一大批高水平技术专家,并于2021年成功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名单。 团队主要针对建筑结构新型减隔震产品研发、减隔震结构直接分析和设计方法、减隔震结构的性能评估方法,建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体系,推动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向市场化方向拓展,开拓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星级评价”市场蓝海,为西北地区建筑减隔震行业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图2 减隔震技术创新团队向实践团介绍模型理念
团队骨干刘源、学院2011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毕业生史生志学长带领实践团参观了相关技术模型。同学们了解到,团队研发的“楼梯结构隔震支座系列产品”完美解决了楼梯间作为重要逃生通道的抗震技术难题,属于国内首创,并依托相关专利成果编制国家、地方标准图集各1部。系列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推广,经济效益突破 7000 万元;研发成果“框架-预制高延性混凝土耗能墙结构体系”充分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预制装配式技术、结构减隔震技术的优势,目前已申报协会标准和陕西省地方标准,将大幅度提升建筑高性能材料的利用率,为建筑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力量。
图3 实践团参观减隔震技术创新团队办公室
走近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参观了于今年4月刚刚开馆的中建西北院院士馆,深入领略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院士的工匠精神与大师风范。
同学们了解到,张锦秋院士于1954至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1至196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莫宗江教授。自1966年2月起,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并自1987年起任总建筑师。张锦秋的建筑设计思想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 张院士是我国首批命名的15位建筑设计大师中惟一的女性,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水利、土木、建筑学部”内的惟一女性,也是首位获得国家建筑界最高奖项“梁思成建筑奖”的女性设计师。2015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023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院士馆内陈列了张锦秋院士在建筑创作、城市设计等领域的丰硕成果,包括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临潼大唐华清城等。其中二项获建设部和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三项获全国优秀设计奖,二项获建筑学会创作大奖;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延安革命纪念馆被选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图4 实践团参观中建西北院院士馆
图5 实践团和贾俊明学长、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合影
在座谈会环节,学院1987届工民建专业校友、中建西北院华夏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贾俊明、中建西北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王燕、人力资源部主管来晓春和实践团师生近距离交流。贾学长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贾学长希望同学们要敢于吃苦、踏实做事,在岗位上要严格要求自我、不断磨砺自我,并期待和欢迎更多浙大的同学们入职中建西北院。王燕部长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中建西北院在设计引领、业务所元、人才培养等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热切希望有浙大毕业生加入团队。学院师生就中建西北院招聘模式、人才培养路径、职业发展引领等方面做了详细了解,收获颇丰。
在本次赴中建西北院的寻访中,实践团成员真切感悟到了中建西北院相关团队工作者们心系国家、勇担使命的时代精神,意识到了科技自立自强在建筑设计建设领域的核心地位,领会到了以张锦秋院士为代表的大国工匠心怀民族精神、坚持传承创新的使命担当。实践团将积极学习前辈们的优良品质和工匠精神,坚定信念,求是创新,为工程强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供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西安“建功科技自立自强、工程强国奋斗有我”暑期社会实践团
文|余婉婷、吴昌隆
图|张紫欣、吴昌隆
指导教师:郭鹏越、汪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