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千村一语,一语千村

作者:张征 来源:张征
春风拂面,我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来到这个大坡小学已经二十六天了,每天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我不禁感叹生活的多姿多彩。今天,我旁听了一节普通话课程,那是一场茶室里的“晚晴”,一场意外的相遇。

当老师走进教室时,我感受到了她身上的亲切与温暖。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仿佛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在耳边。“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言,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沟通,传递思想和情感。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尽力发音准确。”老师的话语平实而真挚,仿佛一道微光透进了心房,点燃了我对语言的热情。

她带着我们一起练习发音。每个音节的咬字清晰有力,宛如一颗明珠,洁白无瑕。“一,二,三……不断加深,不断发齐,用力用情感,让声音更有力量。”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温暖而坚定。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自信和努力,他们在这个小小的教室里,如同拾捡一粒粒光芒的种子。

课堂上,老师用图画和实物示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普通话的魅力。“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它藏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我们学习普通话,就是在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老师的话语让我陷入了沉思,我意识到语言不只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传承文明的纽带。

教室里弥漫着孩子们学习的氛围。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讲,努力模仿着老师的口令。“同学们,不要害怕发音不准确,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发好。记住,语言是美丽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老师的鼓励让孩子们信心倍增,他们不再羞涩,而是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
                              (图片为支教团老师在给孩子们上普通话课程 通讯员 张征 拍摄)

散课时,我被孩子们的笑声和笑脸包围。他们向我展示他们在普通话课上的成果。“老师,我会说‘你好’了!”一个个自豪的声音在空气中飘荡,带给我无尽的感动。这一声声“说得好”,响彻在我的心间,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肯定,更是对乡村支教的认同。

晚上,我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明月高悬,静静地倾听。这一天,我感悟到普通话的力量,它如同镜花水月,温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镜花水月:千村一语,一语千村。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乡村的倾诉与畅想。在这片土地上,普通话成为了乡村孩子们追逐梦想的翅膀,也成为我心中对乡村教育的寄托。
(通讯员 张征)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8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中国海洋大学“深海暖阳”实践团:用一场艺术节,
  • 安徽大学薪火旭光支教队:诵“所见”,增所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