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民祉诣时代主峰,易地搬迁赴现代化进程

作者:汤昊宇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赴贵州黔东南易地搬迁下的乡俗乡音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赴贵州黔东南易地搬迁下的乡俗乡音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走入贵州省锦屏县大公田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全方位体会当地社区及政府推行易地搬迁政策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决心与恒心,切实感受易地搬迁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提升。
 
社区服务助力搬迁居民脱贫困
7月11日,实践团队成员首先走入大公田社区并对社区负责人进行相关方面的采访。经社区龙书记说明,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助力乡村振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的讲话精神,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脱贫攻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贫困人口的搬迁力度,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真脱贫”。
作为锦屏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两个小区之一,大公田社区目前已新建安置房15栋,顺利接纳各地乡镇居民1000余户。同时,为确保村民们搬迁后不返贫,社区对脱贫居民施行建卡立户制度,并建立扶贫车间与扶贫产业园,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确保搬迁家庭满足“一户一就业”的基本要求,以此提高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此外,在社区所有工作者的努力下,社区的环境治理、医疗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不断完善与建设中,力求为社区居民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图为实践团队就易地搬迁话题对社区负责人进行采访的场景 汪奕峰 摄
 
扶贫车间助力搬迁居民稳就业
在与社区负责人的交流中,团队成员对社区与其他企业一起联合承办的扶贫车间产生了极大兴趣。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有幸参观了扶贫车间的工作环境并采访了其中的工作员工。
居民们在扶贫车间中主要从事服装业制造工作,以生产各类服饰为主,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易上手,在每个车间均采用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生产包括校服、羽绒服等在内的多种服装。在对其中工作员工的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大部分员工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满意的。对于以往生活在乡村的村民们而言,来到县城后的就业是他们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一方面,社区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为搬迁居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社区与企业联合开办的扶贫车间又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家庭带来了收入。在薪酬方面,车间采用工件计费,做得越多,工资越高,对于员工而言,一个月也约有3000多元的收入,若是技术熟练之后,更是可以达到5000元的收入情况,极大地激励了居民们的就业热情与动力。
此外,在社区中开办扶贫车间同样解决了居民们就业与照看老人小孩相矛盾的问题,在团队成员采访途中,更是看到许多在车间欢乐玩耍的小朋友们,看到孩子的笑容后,相信她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扶贫车间并采访员工的图片 宾剑锋 摄
 
易地搬迁助力居民生活乐开颜
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接下来走进搬迁居民身边,了解来自群众的感受和声音。“‘易地搬迁’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易’字,不仅指我们从农村搬到县里来,也是我们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响应,让搬迁很容易,”居民龙大爷这样说。许多居民更是纷纷表示搬迁后的生活更加方便,社区门口建有公交站台供居民们出现,周围更是有幼儿园与中小学,在教育、交通、医疗和就业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环境治理方面,社区聘请保洁人员120余人进行垃圾清理等工作,使社区保持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在医疗保障方面,社区在贵州中国发展银行的资助下开办社区卫生室,大大改善了医疗环境及相关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社区创立老吾老驿站,为老年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培养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有四点半学堂为孩童们提供快乐的学习环境。
走过社区街道,周围是居民大爷们对弈时的欢快笑声。爷爷们也是热情非常,邀请团队成员加入其中,更是教授我们“三棋”这一新奇玩法,一起享受在你来我往的棋局之中。看到居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团队成员也更加确信了易地搬迁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全面脱贫,更是有精神层面的改变与提升。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居民家中与社区搬迁居民谈话场景 吴延盛 摄
 
易地搬迁助力学生教育享成长
随后,实践团队参观了社区里面与周边的幼儿园与小学,在相关人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对当地的教育情况增加了了解。
社区内的幼儿园以及附近的中小学便利了学生们的交通出行,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不再像六七年前的英语教育只从五年级开始,英语教学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除此之外,计算机、书法、心理、科学等课程的设立更是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同时,在小学中也是开办了物理、化学与生物相关的实验,不论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还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都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更是提高了学生们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除却学生们的课程学习,当地学校也尤其注重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周的升旗仪式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国歌响起时,每位学生心中的赤子之心都在奔腾不已。学校更是不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爱国影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举办爱国主义宣讲等等,将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图为大公田社区附近小学课间的场景 石皓琛 摄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虽然村民们在搬迁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但仍面临支出增加、饮食难以自给自足、城区生活节奏快等问题。在与社区负责人交流过程中,团队反馈了访谈群众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就业服务体制、增加老年基础设施等建议,团队成员也希望未来能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助力居民身心健康发展,让居民们在社区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大公田社区负责人在便民服务大厅前的合影图 石皓琛 摄
合肥工业大学 汤昊宇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爱心献老人,水果解暑热 ——“舒”途同归暑期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