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精神,点亮青年未来

作者:张婧 来源:社会实践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恰逢建党百年盛世,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觉悟,同时为更多的基层群众服务,尤其是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7月18日,西华师范大学“青衿之志”志愿服务队奔赴资阳市乐至县各个乡镇,开展了为期8天以“百年初心精神,点亮青年未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前人曾言:“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本身,因为经历了,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不会留下遗憾。”我对于这句话深以为然。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参加一次支教活动,参加支教不仅仅能锤炼我的师范技能,也能磨练我的意志,在实践活动之前,我就坚信支教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是指金钱,而是指精神财富;同时,它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难能宝贵的经历。今年暑假期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这个愿望,作为西华师范大学“青衿之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与团队其他成员们一起前往资阳市乐至县盛池镇开展支教活动。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趟列车的话,那么我们就是这车的旅人,大家因为机缘巧合而上了同一辆车,奔向了同一个目的地,拥有了同一次心灵奇旅。
 
三下乡的序幕在我们满怀期待和好奇的情况下拉开,而更让人惊喜的是我们的到来让早已等待多时的学生们欢呼雀跃,就这样,在饱含惊喜和欢迎的开场白中我们开始慢慢地进入三下乡的教师角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总能看到队友们忙碌的身影,忙着备课、策划活动、训练学生、和学生分享人生的点滴……三下乡的条件虽然略显艰苦,但是我们都甘之如饴。每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一天的烦恼与疲惫也随风逝去。清晨早起,伴随着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和清脆读书声,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气息,我们感受着浓浓的乡土人情。在支教期间,我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苦和乐趣,自食其力,自己摘菜做饭,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大家都很积极,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初出茅庐的我们,为了更好处理教学、生活中的问题,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开会且认真记录,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遇到的问题,交流教学方法,总结经验与不足。
 
常言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整天将梦想挂于嘴边,张口闭口地谈着梦想,好高骛远时,却并没有踏起脚步,捋起衣袖,大踏步地朝梦想走去,投身于实践,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点,说一千遍不如认真地做一遍,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许做完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这次支教,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对待,特别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生目标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无私奉献,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自己的认可,而不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得过且过。
虽然这次实践时间很短,只有短短八天的时间,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以支教老师的身份去给孩子们讲课,并非我一开始那样自信满满,认为毫无问问题,其实还是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对课堂节奏把握不好,讲课时间分配不均匀。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大家认为我活泼开朗,善于交流,但是,当我以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时,我所呈现的就不仅仅是日常的我,所以在支教活动开始前,我与团队成员们都会在前几天进行磨合,仔细斟酌实际讲课时应该怎样用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叙述出来,最难的就是如何去把一个个的板块串联起来,要让课堂知识衔接得更自然这样才不会显得慌乱,最好再营造一个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做好一名老师,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在日常与三尺讲台上能够灵活自如的来回切换,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这也是我此次支教的一大收获。
(通讯员 张婧)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31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科学实验趣味多,牛奶烟花放光明
  • 深入煤区调研生态,筑牢黄河绿色城墙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拜访老党员,探究新
  • 探周庄文化,寻情感体验
  • 探索绿色未来——参观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淮师学子三下乡:赴刘开渠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