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 “红忆寻声”社会实践队来到萧山区寻访抗美援朝老兵陈汉范。这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战士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回想起多年前的那段军旅时光,他的眼中仍然闪烁着熠熠之光。

图为抗美援朝老兵陈汉范
“这副手套,是我的老班长参加抗日战争时,从日军手中‘俘获’的战利品,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把这个手套送给了我。”一进门,队员们就被墙上挂着的一副旧手套吸引了目光,陈老于是笑着讲述了手套的来历。一副旧手套,见证了两代军人的峥嵘岁月,也叩响了陈汉范军旅记忆的大门。
图为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手套
图为陈汉范与“红忆寻声”实践队队员交流
抗日战争时期举家逃难、风雨飘摇的经历使得陈汉范心中埋下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种子。陈老和队员们分享参军前的经历,在解放前夕,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反动派压迫民众,沿途抢劫,令陈汉范一家饱受折磨;反观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人民解放军则军纪严明、军容整肃,与人民鱼水相亲,这使得陈汉范坚定决心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1951年,15岁的陈汉范如愿从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二师炮兵团的文化教员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图为陈汉范爷爷的纪念章

图为陈老的奖章
作为文化教员的陈汉范没能直接上战场和敌人拼刺刀,但在敌后营地,他仍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在朝鲜,我们一个连队在当地老乡家的栗子树下吃饭,风过树摇,成熟的栗子掉进志愿军战士的碗里,战士们把栗子收集起来,还给百姓。”正是这样的一件件小事,搭建起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亲密联系,也彰显出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时隔多年,这些细节仍然留存在记忆的河床之上,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
采访中,陈老找出当年的照片、信件,向队员们讲述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故事。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老校长、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参军的老战友、爱戴军人古道热肠的普通百姓、热情友善的朝鲜人民……在陈老的讲述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走出岁月,跨越时光站立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得以听见红色记忆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图为陈老父亲的家书
图为陈汉范爷爷的朝鲜记忆
抚今追昔,笃之于行,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红色的血脉代代赓续。随声音追忆峥嵘岁月,用影像传承红色基因,红忆寻声实践团一直在路上。

图为“红忆寻声”实践团与陈汉范爷爷的合影
文字:徐歆
图片:周星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