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电(通讯员 王博轩 陈伟峰 张以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学生参加“三下乡”接受教育、锻炼才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有利号召,近日,厦门医学院“‘医’心向党,初心不‘改’”社会实践队在郭林凯老师的指导下,来到三明市沙县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理论内化·学习医改经验”“实践外化·助力全民健康”两个方面开展为期四天的主题活动,以期引导青年医药卫生学子贡献青春力量、担当时代使命。
感悟医改经验,赓续红医精神三明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国共产党早期诸多革命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缘起于此,同时也是全国医改的示范与标杆。7月14日,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体悟三明医改累累硕果。在沙县总医院医改主题展示区,护理部负责人兼护理科科长范彩珠、讲解员粱梅滨,给实践队9名师生上了一堂振奋精神、干货满满的“大思政课”。其中,实践队深度研习三明医改的基本内容、特色做法、现实成效、成功经验,并与光荣在党50年医师进行访谈,访谈中,他深情回顾这51年的党龄岁月中,真切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愈发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这与党的坚强领导脱离不开。谈到退休生活时,吴医师更是充满骄傲地表示,自己今年已经78岁,仍然扎根在群众中发挥余热,风雨无阻在社区医院开展免费诊疗,奉献着专业才干,服务着人民的健康。随后,实践队来到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在丰富的革命史料资源中,学习了解三明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医疗卫生建设的先进实践。在革命年代到新时代的百年历史进程中,聚焦医疗建设主题。体悟中国共产党深化改革的决心与魄力。

与沙县区总医院负责人及光荣在党50年医师进行交流访谈。
中药文化进校园,国粹种子撒心间实践队员们积极将理论知识和精神体悟外化为青春实践。7月15日,实践队在沙县区三官堂小学共建夏令营主题活动,向36名参与学生详细介绍了“病从口入”的机理和危害,强调了保持手部清洁的重要意义,并将“七步洗手法”编成生动鲜活的歌谣开展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和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实践队员以中国经典古诗词作品中的中药文化元素为切入,从名称由来、气味外观、功效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荷叶、蝉蜕、花椒、藿香、菊花等各类生活常见中药,激发学生对中药的兴趣并增进对中药的认识与运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进对中药的认知认同。
在实践队员的一对一的悉心指导下,参与学生们深度体验拿取、称重、研磨、装袋的中药香囊制作完整流程,亲手制作分别以提神醒脑和驱蚊防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香囊。同时,在实践队员的介绍下,学生在亲手包制的中药包上,手绘出最为敬仰的中医和最为喜爱的中药,在几十份卡通形象的绘画作品中,展现着孩子们对健康生活的期待和对中药文化的认同。

指导三官堂小学学生制作中药香囊和手绘中药包。
青春温暖夕阳,助力全民健康7月16日,实践队还前往沙县区市民广场,为市民提供用药常识宣传、太极拳教学等志愿服务,并免费派发中药物资,活动共计服务300余名市民,派发1000余份师生自制中药足疗包、中药香囊和防暑花茶包,以期推动市民树立“治未病”理念,积极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在活动现场,许多市民朋友主动谈论起自己的健康状况,实践队员们侧重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用药常识等方面给予热心解答,谈话间,实践队员们进一步询问具有慢性病、特殊病种的市民日常用药开销,受访者们均表示,依托于三明医改的大力普惠,疾病用药得到医保的高比例报销,对经济生活带来的压力显著降低,这反映这三明医改的成效实实在在的造福着一方百姓,更是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由衷的感谢。

向市民派发千余份师生自制中药足疗包、中药香囊、防暑花茶包。
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服务对象们的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施展才干、用青春回馈社会,并在社会大课堂中涵育家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努力成为新时代好青年。

实践队师生合影。
实习生 李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