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湖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8月17日,“湖州非遗文化宣传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州市非遗馆进行参观学习。
馆内设计先进,把湖州304项非遗项目陈列得井井有条,清晰明了,美观大气。三层展馆时而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别有洞天。宣传团成员参观后,对湖州的人文历史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进入展厅便能看到两面大墙上陈列了满满当当的湖州非遗文化。有“乌梅制作”“安吉白茶制作”“花鼓戏”“马村舞狮”“狮子舞”“水鼓舞”“乌篷船”“织里剪纸”“丁莲芳千张”“诸老大粽子”“周生记鸡爪”“安吉竹刻”等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长兴百叶龙,“百叶龙” 源自林城镇天平乡“荷花化龙”民间传说,由清代道光年间庙会中的“化龙灯”演变而来。百叶龙构思奇巧,扎制精湛。先以荷花朵朵,祥云片片,蝶戏莲间,妙舞柔姿。至“荷花变龙”,神龙突现,荷化龙身,蝶化龙尾,令人赏心悦目。1955年,“百叶龙”传人王长根等扎出了新中国第一条“百叶龙”,1957年晋京献演。数十年来,在几代传人、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的努力下,“长兴百叶龙”舞出国门,走向了世界。2006年,百叶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长兴县文化馆获得"百叶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每一个非遗文化都是五彩斑斓的历史,在湖州的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而一代又一代的随着科技发展,不免有一些文化会失传,而非遗馆却很好的记录了这样的文化。通过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不仅了解到了湖州非遗项目的历史和发展,还深刻感受到了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