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泰学子三下乡心得体会——以实践绽放·青春魅力,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 刘亦凡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着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能在暑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是一个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机会。
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5日,秉承着“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家乡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坚定信念,我们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实践团队成员分散各地,我们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的身影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各省。而我的主要实践地点在我的家乡宁波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人才板块、文化板块、产业板块。作为团队成员,分配到我的任务主要涉及到人才版块和文化板块。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感受良多,收获也颇丰!
人才板块——以一代青春感染另一代青春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长期的过程,短期的教学给学生带不了很多的知识。但是我们的初心是:给那些信息闭塞的孩子们带去一点“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我想为他们撑起一把伞。能给他们留下一束温暖的光,这是我们出发的意义。
在和村干部以及家长们的沟通后,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对一以及一对N相结合的暑期免费课堂实践活动。
即使实践活动期限短,但是我们的实践态度非常认真,从与村干部,家长们沟通到与小孩子见面沟通,以及从上课前的准备及课堂上的活跃度,我们都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课前积极备课。 中青网通讯员 刘亦凡 供图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最感动的是每次课后来自学生们的一声声感谢中。“老师,你辛苦了!”短短一句话,虽然短但其中包含的情谊却无比深重!这是他们所能够给予我的最大的感恩!道一句感谢,不仅仅是感受到了是学生对我付出的实践所认同;也让我明白,我们团队此次出发的目的是正确的!我们真正做到了,用我们自己的热血青春去感染更年轻一代的青春!
文化板块——走访鄞州非遗馆,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文化底蕴铸就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更好的宣传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更多的非遗文化,我借助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来到了我家乡宁波市鄞州非遗文化博物馆。
鄞州非遗博物馆以22项传统手工艺展示为主,包括作品展陈、现场技艺展示和非遗培训,以及市民参与、体验于一体。
馆内通过图文和视频阐述了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成果。这种方式不仅是向我们这些来往的游客介绍其传统文化,更是会使大家产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的兴趣!
来到非遗博物馆,我感受最大的就是非遗传承人们的匠心精神。他们用一天天的坚守,一代代的传承使非遗技艺传承至今。倍感荣幸,因为他们的坚守和不放弃,去到那里的我也体验到了一些非遗文化!
其中,我感兴趣的那传承已久的竹编技艺!在竹编馆,我体会到了传承人的大方教学和毫无保留的讲解!正是他毫无保留的讲解与亲身示范,我才能拥有一次愉快的竹编体验!
经了解,对于几百年前居住在鄞州区塘溪镇的人们来说,竹编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手段,几乎当时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竹编高手。而如今,竹林更加繁盛茂密,以竹编维持生计的时代却早已落幕,还能掌握全套竹编工序并坚持制作的手艺人所剩无几。但幸运的是,竹编这套手艺还是有人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幸存下了来。
此次鄞州非遗博物馆之行,我深刻的感受到传承非遗文化的意义所在!也更加明白,传承非遗文化,离不开我们青年力量!
作为队友,我自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也使我收获很多:在团队合作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背负的使命!我坚信,我将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通讯员 刘亦凡)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寻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
-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文艺工作座谈上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承下去。
2011年,中国政发布了《非物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1
- 孩子笑容永留心
- 2023年夏,烟台大学烟育菏梦支教队在聊城市东阿县进行支教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点亮心灵,启迪未来
- 2023年夏,烟台大学烟育菏梦支教队来聊城市东阿县进行支教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学习红色精神
-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党史铸魂弘文育人
-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