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承接现代乡村振兴
作者:费芳颖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通讯员 费芳颖)在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如何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实现乡村振兴也是许多乡村面临的重大难题。一些乡村因无法正确处理文化和经济在乡村振兴的关系而未实现乡村振兴。为此,2023年7月1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源于心·下乡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古典园林开展了探究苏州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的活动,去探求苏州乡村振兴并传播苏州乡村振兴的经验,以此促进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探讨园林独特文化
实践团队成员们在出发前往苏州园林之前对苏州园林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追溯历史,园林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以园林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出苏州特色的乡村文化,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园林文化与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7月16日,实践团队成员前往苏州园林开展活动。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园林大部分的设计思想虽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上层主流意识,但也有部分设计理念和手法源自乡村。苏州园林模仿自然,小桥流水,竹影粉墙,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些景色虽与苏州城市中相贴合,却又把农村青山绿水中的精髓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适当的进行凝练和改造,最终使园林的景色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而现代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景观的打造,应当学习苏州园林建造的经验和知识。建造现代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景观要努力维护这种居住生态不致破坏。苏州园林保留当地独特的地方风俗和人文习俗的设计理念为现代新农建设保提供了留质朴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向。
苏州园林独特的设计理念,为乡村振兴中现代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设计思路和经验。正如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所说的一样,现代新农村建设可在保留乡村最为质朴,最为纯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
了解园林乡村经济
逃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是当代人喜爱的游玩方式。苏州园林凭借其自身独特环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而苏州园林也通过销售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一些如丝绸:雕刻品等纪念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7月16日,实践团队成员前往苏州销售纪念品处,分析苏州园林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纪念品大多与苏州园林有关。许多游客为了纪念来苏州园林游玩会购买当地纪念品,大量纪念品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州当地经济的发展。
消费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苏州独特的纪念品吸引众多游玩的游客前来购买,在一定的基础上促进苏州经济发展。现代新农村建设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并制作成纪念品或商品,销售推广,促使更多游客前来购买,从而促使现代新农村的乡村经济的发展,最后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我们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寻找幸福的一个方向:乡村振兴,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弘扬精神的一个载体。我国的根在乡村,乡村中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我们通过乡村振兴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大家更了解乡村特色文化。实践团队前玩苏州园林探求苏州园林特色文化和当地经济如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探索向现代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设计方向和理念,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寻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
-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文艺工作座谈上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承下去。
2011年,中国政发布了《非物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1
- 孩子笑容永留心
- 2023年夏,烟台大学烟育菏梦支教队在聊城市东阿县进行支教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点亮心灵,启迪未来
- 2023年夏,烟台大学烟育菏梦支教队来聊城市东阿县进行支教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学习红色精神
-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党史铸魂弘文育人
-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