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蕴乾坤,古园今韵——走进十笏园
作者:喂猫的鱼 来源:自撰
曲园学子三下乡#潍坊市位于齐鲁大地腹部,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文化古城,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而闻名,获得了“南苏州,北潍县”美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强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更好的了解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握当下非遗文化的发展动态,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 潍潍道来”实践队前往潍坊市十笏园开展实地参观走访。
十笏园是中国清代园林建筑,又名丁家花园。该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十笏园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十笏园文化街区将其打造成了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集项目展示展演、民众休闲娱乐、产品交流交易、文化创意研发、非遗传习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持久和鲜活生命力的非遗传习传播综合体、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目前,十笏园非遗空间已入驻潍坊风筝、核雕、木版年画、嵌银、刺绣、面塑等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的优秀非遗项目云集一堂,从保护传承到创新发展,从展示体验到传播推广,从互动交流到研学培训,从融合发展到文化消费,“非遗+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推动了非遗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让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为争创“东亚文化之都”注入新的力量。
聚焦十笏园文化风情街区非遗空间,以“老市集新活力,非遗工坊成为年轻人打卡地”。十笏园非遗空间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在十笏园,新时代的山东手造,以更加精湛的技艺与潮流互动,与生活场景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所迸发出的创新力量叫人耳目一新。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寻访云岩现状解实情,探索多元发展新路径
- 在三下乡活动开展下,为了进行以“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字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者”主题的调查研究,探寻金沙县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为深入了解岩孔街道文旅融合现状,助力乡村振兴,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为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非遗发展现状,让根植于金沙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青年心中,7月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走入梁家河知青故居,回顾艰苦奋斗旧岁月
- 7月15日,烟台大学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来到梁家河开展集中社会实践。学习梁家河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