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影飞下,墨香索饶——杨家埠木版年画

作者:喂猫的鱼 来源:自撰
曲园学子三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新时代青年肩负新使命,要挺膺担当,敢想敢为,守正创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为了赓续工匠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用曲园声音讲好非遗故事,2023年7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 潍潍道来”实践队前往潍坊市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开展实地走访调查。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次实践走访,队员们来到了位于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内的杨家埠年画作坊,拜访了工艺美术大师杨春梅老师。杨春梅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著名老字号“北公兴”的第二十三世传人,自幼师从其父亲杨其洪研习年画印制,在年画印制方面堪称一绝。实践队队员们有幸在杨春梅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印制过程。右手拿起把子蘸取调制好的颜料,在刻制好的木版上刷涂,随后用左手将已经固定好的纸张一侧拽平铺到木版上,将纸张与木版按压贴合。再揭开的时候,不同形状的色块就留在了纸上,与纸上已有的黑白线条契合到一起。反复几次下来,一张鲜艳的木版年画就出现在白色的纸上,浓墨重彩的色块互相映衬,反而彰显出一种莫名的和谐和活力。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画师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刀起刀落,线条初具;白纸落下,色彩显现。灶王年画、神荼郁垒门神年画、祈福迎祥年画、辟邪保安年画…… 在一张张年画刻印的起落之间,藏着人们生生不息的生活信念,倏忽已然数百年。刀影飞下,墨香索饶,一代代年画人在传承中,坚守着这门技艺,杨家埠木版年画也焕发着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寻访云岩现状解实情,探索多元发展新路径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为深入了解岩孔街道文旅融合现状,助力乡村振兴,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为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非遗发展现状,让根植于金沙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青年心中,7月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大工学子进企业——掇“京”撷华,共赴“连理”梦
  • 走入梁家河知青故居,回顾艰苦奋斗旧岁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