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雕刻万千世界——潍坊核雕
作者:喂猫的鱼 来源:自撰
曲园学子三下乡#潍坊市位于齐鲁大地腹部,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文化古城,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而闻名,获得了“南苏州,北潍县”美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强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更好的了解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握当下非遗文化的发展动态,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 潍潍道来”实践队前往位于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的祥核居——李健刚核雕工作室开展实地参观走访。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核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在桃核或杏核上雕刻出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以达到审美和寄情的双重目的。
队员们步入祥核居,一股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它的主人正是潍坊核雕非遗传承人李健刚大师。
李健刚是一位深谙核雕艺术的大家。他自幼受到家族传统核雕工艺的熏陶,刻苦学习,不断创新,最终成为潍坊核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核雕作品,不仅在造型上独具匠心,在工艺上也达到了极致。李健刚大师擅长利用桃核、杏核等果核雕刻出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花卉等,每件作品都经过他精心的构思和细致的雕刻。他的作品不仅形态逼真,而且线条流畅,刀法细腻,每一刀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和感情。李健刚大师的核雕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他在创作中,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使核雕艺术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同时,他也注重传承和弘扬潍坊核雕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核雕传承人,使这项非遗艺术得以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往昔山中果,今朝掌上丹”这句诗句,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李健刚大师的核雕艺术。他的作品,既蕴含着古老的传统技艺,又展现出当代核雕艺术的独特魅力。李健刚作为一位非遗传承人,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潍坊核雕艺术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核雕在现代工艺中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永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它的价值不仅仅是艺术价值,更是文化和历史价值。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并赋予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寻访云岩现状解实情,探索多元发展新路径
- 在三下乡活动开展下,为了进行以“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字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者”主题的调查研究,探寻金沙县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为深入了解岩孔街道文旅融合现状,助力乡村振兴,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为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非遗发展现状,让根植于金沙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青年心中,7月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走入梁家河知青故居,回顾艰苦奋斗旧岁月
- 7月15日,烟台大学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来到梁家河开展集中社会实践。学习梁家河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