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三下乡: 走访丁家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朱美嘉,张伯亚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撷苏韵”暑期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丁家村,开展以“地理标志绘新篇,乡村振兴迎蝶变”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探寻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之路,实践团成员前往丁家村村委会,与丁家村委党总支书记夏红卫展开访谈交流。在村委会会议室,团队成员就当地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对夏书记进行采访,详细了解了当地的种植管理方案、地理标志管理、村庄整体发展等具体情况。夏书记向实践团细致介绍了种植大棚结构、丁家村各季种植的农产品与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周期,谈到地理标志农产品时,夏书记很是自豪:“说到地理标志农产品,在我们这里便不能不说吕墅萝卜了。吕墅萝卜是我们这里的特产,近年来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授权。目前主要是春秋时节会种,未来可能会采用一年种“三季”的发展模式,提高萝卜产量来增产创收。”实践团聚焦吕墅萝卜就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农业发展注能赋魂这一乡村战略提出了许多问题,了解到种植农户培训、“一村一品”建设等多方面情况,此外,在了解到丁家村萝卜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践团也深入体会到了农副产品——常州萝卜干背后的历史风韵,丁家村在未来将以此作为产业特色,修建萝卜文化长廊,建设文创、社创、乡创多元融合的全新乡村创生集群。夏书记还向实践团推荐了萝卜干炒饭等特色系列产品,介绍了丁家村“拔萝卜大赛”等品牌活动。在交流中,实践团队感受到丁家村产品种植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认识到“吕墅萝卜”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丁家村委党总支书记夏红卫访谈交流 朱美嘉 摄
为近距离感受丁家村生产发展现状,获得更多的农产品种植信息,实践团走家串户与丁家村农户进行了采访交流。丁家村道路平坦,环境优美,白墙红瓦的农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街道干净整洁,绿植丛丛,花团锦簇,一派生机盎然。实践团队来到一户农户家中,看到屋中处处堆满了水蜜桃,男主人正在将水蜜桃一板一板的装箱。女主人热情地带实践团队参观了他们家门前的桃林、玉米地,在交流中,实践团队了解到这户人家主要是做水蜜桃批发生意的。当询问到当地特色农产品时,女主人神采飞扬:“要说我们这最特色的,那当然是常州萝卜干了,它的原料吕墅萝卜我们这边村子到处都种,这一片每个村都种的。”实践团就吕墅萝卜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女主人进一步交流。提到乡村振兴方面,女主人也表示,能感受到近年来生活上的变化,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实践团来到果园,女主人指着两种水蜜桃:“这个叫湖景,这个叫白凤,都是水蜜桃的品种,白凤有的果实能结一斤多重,形状漂亮,又硬又脆。湖景软,甜,跟白凤比果实没有那么好看,但是味道好,是最好吃的水蜜桃了。”在持续一整个下午、共计十几家农户的采访过程中,实践团队对当地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如萝卜、玉米、水蜜桃、桑葚等蔬菜果品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采访农户也都纷纷表示能感受到日子跟从前相比在不断变好,丁家村整体的管理也在不断完善。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农户进行采访 朱美嘉 摄
在采访夏书记的过程中,实践团对管理措施、发展计划、农产品价值等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丁家村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走访农户后,实践团队感受到当地的淳朴民风,待客热情,对丁家村政策落地,农户体验感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践团明确了“吕墅萝卜”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当地农产品中的特殊地位,并在如何提高各类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启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丁家村委党总支书记夏红卫合照 朱美嘉 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寻访云岩现状解实情,探索多元发展新路径
- 在三下乡活动开展下,为了进行以“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字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者”主题的调查研究,探寻金沙县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为深入了解岩孔街道文旅融合现状,助力乡村振兴,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为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非遗发展现状,让根植于金沙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青年心中,7月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走入梁家河知青故居,回顾艰苦奋斗旧岁月
- 7月15日,烟台大学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来到梁家河开展集中社会实践。学习梁家河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