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美丽三农”

作者:赵利君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7月4日,我们团队于运漕镇新港村开展了实地考察活动,发现乡村的经济建设固然比不上城市,但环境和空气也是城市不可比拟的。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寄托着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但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稀缺、资源匮乏的现状也制约着乡村振兴的进程。所以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我们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文化、生态、产业的新变化。
      文化设施,实现农民的“智”。优秀的文化是脱贫致富重要的精神力量,农家书屋的建立对村民的生活起到极大的改变,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知识世界的浩瀚,更让村民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了技术的便利更开阔了自身的视野。实现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富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在文化设施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知识精神财富与共同富裕的同频共振。
     盘活资产,实现农业的“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而新港村的水蛭养殖技术就是它的一大特色。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发挥利用好本地的特色农业资源才能实现产业的强,村民的富,乡村的兴。也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完成学业后并没有沉迷于大城市的繁华,而是将视野转回了家乡,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变得越来越繁华。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产业兴旺才能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乡村振兴的效果才能显露出来。
     生态宜居,实现农村的“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规划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发展,要做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的美化既是美了村庄又是美了山水,更是美了乡民。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乡村的文化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工作才能迎来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与变化才能让乡村的风貌一新,乡民的面貌一新。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寻访云岩现状解实情,探索多元发展新路径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探访岩孔文旅发展,挖掘当地发展潜力
  • 为深入了解岩孔街道文旅融合现状,助力乡村振兴,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 为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非遗发展现状,让根植于金沙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青年心中,7月
  • 大学社会实践 08-23
  • 大工学子进企业——掇“京”撷华,共赴“连理”梦
  • 走入梁家河知青故居,回顾艰苦奋斗旧岁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