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书房”实践团烟台组参观调研本地非遗

作者: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8月25日下午,为响应文旅局“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书房”社会实践团烟台组成员分别前往位于烟台芝罘区的非遗手造展示体验馆以及莱州市文化馆参观学习,同非遗近距离接触,与非遗传承人对谈。
图为“非遗书房”实践团活动现场 通讯员 赵悦彤 摄
图为“非遗书房”实践团活动现场 通讯员 穆怡璇 摄
成员首先进入非遗手造展示体验馆一层参观精美的烟台绒绣。经介绍,烟台绒绣是根植于劳动人民深厚生活土壤的艺术表现形式,源于群众、反映生活、蕴含历史,是历史与文化融合的特色之作,已于2016年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物化遗产名录。据悉,本次“手造之美‘绣’里乾坤”精品展专门们设立了“唐淑娟六十年辉煌成就”展区,展出了绒绣艺术大师唐淑娟的精品力作十余件;另精选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四十余件不同时期的作品,包括人物、欧式油画、中国画、动物写真等各类题材。展馆以中间连廊为界,东西按照绒绣题材划分为两大部分,东侧着重于展示东方文化主题,如古代神话、中国标志性建筑等;西侧多为西式题材,如名家油画仿绘、欧洲宫廷生活再现等,色彩丰富,各具特色,给参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图为“非遗书房”实践团活动现场 通讯员 赵悦彤 摄
 
随后,成员进入展馆的二、三层,欣赏到了胶东彩塑、掖县化石雕刻、烟台抽纱等一系列美观考究的工艺品。本次展出的非遗产品种类多达数十种,涵盖了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医药等,每一种产品均配备了解说文字供参观者做初步了解。
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与调查研究记录下绒绣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发展历程与艺术价值,感受老一代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和对非遗传承事业的拳拳之心。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前往体验区参与泥塑与剪纸制作过程。在开始前,场馆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栖霞泥塑的起源于发展,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栖霞泥塑的风格特点,泥塑色彩以暗红、灰绿、土黄、赭石、普兰为主,造型生动传神、想象大胆夸张,表现题材丰富多彩。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创新,栖霞泥塑在延续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胶东民间地域风格,2013年,栖霞泥塑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随后,成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动手操作,栖霞泥塑工具十分简单,一般是自制,主要有泥塑刀、手动转盘、线锯、泥刮,用到的制作原材料有泥土、麻刀、颜料及其它辅料。通过体验,成员们表示,非遗传承并非艰难枯燥的,其中充满创意性与趣味性。
另一边,前往莱州市市民之家参观的成员在馆内会见了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面塑的传承人一家,据了解,文化馆中多数面塑作品均出自李秀梅与葛萌萌女士之手。通过葛女士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他们家祖孙三代均传承面塑手艺,葛女士平时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宣传面塑。她的面塑作品作品精致细腻、灵动多姿,不霉不裂不变形,可长期保存适于收藏。葛女士对实践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和欣慰,她表示,只有年轻人不断投入其中,非遗才能在发展中传承。在她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并记录了面塑作品完整的制作过程,了解到了面塑作品保存的注意事项。
图为“非遗书房”实践团活动现场 通讯员 穆怡璇 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5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湖医药学子三下乡:悠悠文墨贯古今
  • 湖医药学子三下乡:悠悠文墨贯古今
  • 为了孩子们的更好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精准·爱”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7月20日前往十堰市胡家营镇对孩子
  • 大学社会实践 08-25
  • 西建大学生三下乡:扎根乡间村落,探寻乡村振兴
  • 田间劳动助成长,乡村振兴聚新能——中国药科大学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茶山发展新答卷——中国药科
  • 西南大学学子三下乡: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