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遗产遗迹为依托传承红色精神

作者:杨洋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红色遗产遗迹为依托传承红色精神
   百年岁月峥嵘,精神薪火相传。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用好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深入了解陕西省红色革命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推进陕西省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年学子爱党爱国情感,传承红色基因。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红色遗产遗迹为依托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于2023年8月24日-25日前往陕西省咸阳市、铜川市等地进行实践调研活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


 

理论宣讲篇
       理论宣讲,传播种子。2023年8月24日,团队成员赴铜川市王益区围绕红色文化遗产遗迹开发保护、红色精神传承发扬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居民进行实地访问,先后发放问卷共计一百余份。团队成员还围绕“红色文化”“伟大建党精神”“二十大精神”等主题进行理论宣讲,传播红色遗产遗迹保护利用与红色精神传承发扬意识的种子,做到知党、敬党、爱党,努力成为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守护者,继承者,传播者。

 
 
 
交流学习篇

      走进基层,学习经验。2023年8月25日,团队成员走进全国明主法治示范社区——柿树沟社区进行交流学习。柿树沟社区在红色文物保护和红色精神发扬上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小物件,大精神。柿树沟社区有这样一间小屋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从四面八方献出来的“宝”——红色老物件儿、革命纪念品、红色小册子书等,既可供阅读参观,又能够阻止这些红色小物件的流失。社区不仅将红色遗产保存较好,更是将红色精神体现到了社区的基层工作之中,打造出了一个有序、温馨、和谐的社区,为提升居民幸福感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样的经验和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探寻感悟篇
       探寻足迹,感悟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圣地并指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抗战初期,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有这样一所学校——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安吴青年训练纪念馆是革命青年的熔炉、青运史上的不朽丰碑。安吴青训班在泾阳的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班14期,组建连队127个,培训学员1.2万多名,于是便有了“红色安吴,革命熔炉”之说。2023年8月25日,团队成员赴安吴镇吴堡村开展实地调研,参观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陈列着的一手史料与革命文物,重温峥嵘岁月,感悟革命时代青年先辈们“学好本领上前线!”的豪情壮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调研活动带给实践队员们的震撼远远超过课本所得。每一处遗产遗迹、每一本书籍、每一个文物都带着我们重温一次入党誓言,更加坚定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有责任汇聚自己的一份力量,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新时代的青年们都要有历史的担当和使命,延续中华民族的伟大红色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奉献终身。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6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华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 灯火之间,百年传承
  •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七彩青春志愿行
  • 华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温杯烫盏,慢品茶香
  • 我与人间对望,心中真情永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