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浦城县委同携手,同为乡村振兴助力
作者:集美大学习思浦源实践队 来源:集美大学习思浦源实践队
集大“习”思浦源实践队:与浦城县委同携手,同为乡村振兴助力
为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基层、感知基层,同时更好感知乡村振兴的现状,6日29日,集美大学“习”思浦源实践队与浦城县团委开展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并前往富岭镇双同村感受双同村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1.学悟新思想,共系浦城情
为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基层、感知基层,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扎实推进县域共青团基础组织改革,助力基层治理。6日29日,实践队与浦城县团委开展交流座谈会,就青年大学生助力县城发展、推广宣传、绿色经济、大学生应当如何践行二十大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会上,习思浦源实践队代表积极发言,对于浦城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杨敏老师、谢加良教授也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参与到县城的发展中来,发挥自身优势,为县城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推广宣传方面,代表们提出了多种创新的宣传方式,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谢加良教授提出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推广和多方面宣传浦城特有的文创和特产,杨敏老师提出举办桂花文化节等活动等帮助更好地宣传浦城。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浦城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浦城参观发展。
在绿色经济方面,实践成员提出了浦城县是如何做到“绿色与经济并存”的疑问,团委代表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最首要的还是要注重保护的基础上再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县城的生态环境,更在无形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就如何践行二十大精神浦城县团委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浦城县团委代表们一致认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骨干力量,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着重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其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和奋斗精神上,也体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上,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需要有吃苦耐劳的人才,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吃苦的精神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可以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通过此次座谈交流会,浦城县团委与习思浦源实践队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更好践行二十大精神指明了方向,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使命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践“两山”理念,建美丽乡村
为更好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地感悟绿色发展理念,实践队员走进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感悟双同村走出的“不砍一棵树,农民也致富”的可持续的绿色道路。
双同村坚持以保护下来的原始森林作为匡山旅游的亮点,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特色用生态旅游将村民的心拢在一起,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致富之路。
双同村党支部李仕银书记在座谈会上向支队成员讲述了双同村的历史及其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李仕银书记在看到早年村民天天在山上砍树烧炭,部分山头已经被砍光时,及时提出要尽快封山育林的建议,他说:“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此“不砍一棵树,农民能致富”成了双同村的口号。
实践队员在参观完双同村后纷纷表示正因为有千千万万朴实无华的劳动者以及像李书记一样把热血洒在乡村大地的守护者,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才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我们将继续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同时,为生态福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7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