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为深入了解沂蒙红嫂精神,更好的宣传新时代沂蒙红嫂精神,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百韵香,与世蕴新火”文化赋能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山东临沂红嫂文化博物馆,走进红嫂故乡,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采访,体会中华民族劳动妇女善良无畏的品德与无私奉献的革命信念,同时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促进沂蒙红嫂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馆内讲解员对我们的实践队员说到:沂蒙红嫂不是单纯的一个称呼,而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人,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伟大女性。游览在一个个饱含情怀的展厅,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将我们带入到了那个民风淳朴、互帮互助的红色年代,引导我们我们面对面的与那些伟大女性进行交流。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山区里有一群伟大的女性群体。当敌人大举入侵时,她们悉心照料伤员,因水源缺乏而毅然将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干裂的口中;当动员参军时,她们不惜与亲人分别,义无反顾地劝服丈夫与儿子奔赴前线;她们不舍昼夜的做军鞋,军衣,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胜利的一片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情。

“党群同心”是伟大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以党心换民心、以民心聚党心,是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样的初心使命,革命战争年代是“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争独立”,和平建设时期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通过这一天的参观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在革命的大后方默默给予支持,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送补给,舍己为人救助伤员,做好后备军,守住后方防线,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军民一家亲的动人歌曲。这种精神打动着我们,这种情怀鼓舞这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点一滴,时刻饱含爱国爱民的奋进之情。
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过去固然应当怀念,但珍惜当下却更为可贵。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感受到了新时期沂蒙人民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永不服输奔向美好生活的劲头,沂蒙精神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反而会越来越鲜活,不断影响着一代一代的沂蒙人,也影响着当代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