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加快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大学生,为青年学子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7月——8月,学院积极组建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展示土木学子风采。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机会,更是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有效途径。在2023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共组建24支社会实践队伍,其中重点团队3个、支部立项20个、集中组队1个。其中,发展成就观察团6支、乡村振兴促进团3支、党史学习教育团9支、理论普及宣讲团2支、校企合作实践团2支、民族团结促进团1支,此外,由我院广大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线上云支教团队1支,依托“学+实+践”的模式,坚持“安全第一、结合专业、突出实效”的原则,围绕“校企合作、国情观察、乡村振兴、志愿支教”等多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中,学院共有15名学生参与,其中参与社区服务7人,参与政务实践4人,企业实践1人,有2人参与“扬帆计划”。广大土木学子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到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等相应岗位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用用实际行动勾勒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流群像,用奋斗书写闪亮的青春答卷。
开展实践专题培训,助推社会实践走深走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带领广大青年学子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长才干、增加阅历、磨练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实践感受社会、用实践关爱社会、用实践锻炼自我。学院成功举办2023年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安全培训会,会议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校企合作、乡村振兴、发展成就观察”等重点团队创建进行讲解,强调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们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堂“大思政课”,会议要求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青春使命;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品格,增长才干本领;在志愿服务中勇于奉献担当,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活动中严守纪律要求,确保安全顺利,力争取得更大成果。
四化两按指向操作,多措并举助力实践进度。学院团委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按项组团”的工作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专业特色和地方需求,组织各实践团奔赴甘肃,青海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走进千年药乡,探访大美陇西“暑假社会实践团走进甘肃定西陇西县感受千年药乡的发展;“铁路记忆,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陇南工务段开展实地考察学习;“走进中国当归城“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当归城”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切身实践,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民情和国情,更加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追寻红色革命圣火,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记忆。“重走革命道路,学习百年党史”会宁暑假社会实践团前往甘肃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感悟先辈们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踏寻红色足迹,探忆峥嵘岁月”阳光实践团奔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腊子口实践学习,感悟红军精神;“激扬青春,红色探寻”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兰州市烈士陵园开展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寻红色足迹,踏美丽定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渭源县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多维度、情景式、浸润式学习活动,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增强党史学习的思想自觉、传承伟大红色精神的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专业实践相互融合,校企合作赋能人才培养。“探寻西成铁路,争做开路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交一航局三公司、中交二公局三公司、中铁三局西成铁路XCTJ13项目部等工程施工单位开展访企座谈调研并沿线参观民居民俗及采访当地民众;“实践创新,助力未来”老挝实习实践团联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师生共同完成了磨憨-磨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路线的参观与学习。各实践团成员们将坚持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魄力,秉承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土木精神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实践团成员们将结合土木专业特色,坚守交大校训,努力成长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手中有劲、脚上有泥”的时代新人。
暑期支教伴爱同行,
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阳光支教,携爱同行”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队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顾家咀小学开展志愿支教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围绕艺术素养,安全教育,垃圾分类,爱国主义教育等多形式全方位拓宽小学生们的视野,拓展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团队成员在志愿支教中积极发挥特色,攻坚克难,争当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以实际行动高质量完成“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工作,真正为青少年送去关怀,用青春热情呵护少年成长。土小青“圆梦工程”志愿服务队围绕人文素质、杜绝校园欺凌、文化传承、创意手工等多种主题课程开展关爱未成年人主题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关注,携手打造一个温暖而有益的成长环境,共同推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发展。
跨越山河云端筑梦,以实际行动赓续支教初心。土木工程学院学子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2023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时代风貌”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本次活动开展时间持续近一个月,涵盖“一起快乐阅读”、“一起健康运动”、“一起云课堂”、“一起云研学”共四大活动板块,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云支教”线上互动,小朋友们与志愿者建立了友谊的桥梁,同时,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志愿者勇于担当,履行诺言,收获了许多感动,小朋友们收获了知识,锻炼了体魄,开拓了视野。
青进基层躬身实践,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闪闪发光。为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我院学子积极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当中,走进社区,企业等场所进行社会实践,通过接触与实际参与工作,进一步丰富土木学子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实践中全方位成长、成才,同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将基层实践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增强本领。此外,为了解家乡发展,土木学子积极投身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踊跃参与家乡生态文明宣传、绿色生活实践、人文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彰显出土木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实践,才能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社会实践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感知社会发展、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与机会,知识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放大正能量效能,我院将继续以社会实践为重要抓手,不断探索新形式、丰富新内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平台,鼓励更多学子参与到“返家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添本领”。今后,学院团委将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三下乡”及“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热爱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实践成为土木学子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接触社会、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助力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