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朱家坝村,我们在这与你一蜜

导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于7月8号抵达朱家坝村,7月的朱家坝村还是风光依旧,家家户户后院的玉米和枇杷树长得是那样的茂盛,村子位于半山腰,太阳虽耀眼,但我们都感觉很清爽,微风将山间的蜜吹进我们的鼻子里。
图为实践队实践地照片。 通讯员 雷毅杰/摄
1、在整个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看见农民伯伯对蜜蜂地耐心照顾,“这蜂啊可是我们走向致富的好宝贝呀”农民伯伯说。我们看着这美好的生态环境,对于蜜蜂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家园,颗颗果实饱满的枇杷树也在这美好的环境下生长着,这才有他们有名的枇杷蜜和百花蜜。
2、朱家坝村的村民们都很勤劳,覆盖了整个村子的玉米地便是最好的代表。处于半山腰的梯田并不容易耕种,陡峭的山坡让农耕机械发挥不了作用。但村民们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一滴滴汗水一个个白天与黑夜,用牲畜和锄头一步一步地凿出了一块块田地。玉米在村民的呵护下长势惊人,想必到了秋季,大自然便会最大程度地回馈这些付出汗水的人。那时候的院子一定堆满了粒粒饱满的玉米。

图为实践队通讯员慕欣怡与某农户合照。 通讯员 雷毅杰/摄
3、蜂蜜的好坏,我们可以从颜色、味道、层次分辨出来,朱家坝村的村民先将蜂蜜收集回来,然后经过过滤、提纯等等一道道工序将原始的蜂蜜储存起来,等枇杷花开了,开始熬制枇杷花蜂蜜,使它的花香和蜂蜜融合,为蜂蜜添加了一种独特的色彩。我们有幸品尝了一下,入口感觉自己的味蕾一下就打开了,再看着农户那脸上流出的灿烂表情,让我不禁感慨,这大山里田园风情比平常的村落更加的醇厚且朴实。那灿烂的笑容比我手中那杯蜂蜜还要甜上几番。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为贫困、因为生活困难、因为交通的不便利,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但他们眼睛里好像时时刻刻都带着光,那光很耀眼,也很坚定,我坚信他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图为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某农户在展示自己家的蜂蜜。 通讯员 慕欣怡/供
4、我们和农民的交谈中得知,政府当年扶贫只是给每户人家一个蜂箱,再没有其他地帮助。“那蜜蜂怎么来呢?”我们问。“有了蜂王,其他的蜜蜂就自己跑过来了”他们笑呵呵的回答道。这真的这么神奇嘛,或许也可能是蜂王也知道他们的困难,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家家户户从一个小蜂箱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蜜蜂愿意帮助他们一起走向那美好的未来,我也很希望他们生活越来越好。
5、朱家坝村是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但每个农民脸上时刻挂着灿烂的笑容,中午的朱家坝村山就像那首诗一样,“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美好的田园生活不仅让我想起来陶渊明那时的生活环境,很惬意、很舒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只拾那一方的清净。他们有山有水,有花有树,生活没有城市那样的丰富多彩,但有树下成荫,夜捉知了的快乐,没有灯红酒绿的生活,但有日落西山,门口四五成群,洽谈家常便饭,生活不会因为环境而失去原本的气息,他们也不会因为环境而失去自己对未来的坚定。
6、我们在和农民伯伯的交谈中得知,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了,儿子去县里打工,把孙子也接过去上学,但我们在他脸上看不出一点点孤单的情绪,他很阳光,很开朗,或许是人前不好意思,又或许是已经和朱家坝村的村民融成一个大家庭啦。我们去拜访一家年轻的夫妻时,他们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的指导老师还买了两罐蜂蜜回家尝尝。可见朱家坝村的村民们都是热情好客的人啊。
7、日落的朱家坝村依旧很凉爽,我们也坐上了回家的旅途,朱家坝村我们下次再相会。

(通讯员 雷毅杰 慕欣怡 张桃……)
图为实践队在朱家坝村合影留念。 通讯员雷毅杰/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