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急剧的上升。1995年我国由环卫部门清运的生活垃圾就有一亿多吨,仅北京一个城市每天就要生产一万二千吨垃圾。当前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垃圾围城”绝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我们再难想象两千多年前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乐趣。
因此,我们组建“绿色港湾”社会实践小组,到达张家港市社区进行垃圾分类主题宣讲和垃圾清理活动,为家乡倡导垃圾分类贡献一份力量。
在我们的宣传讲座上,演讲的同学提到:“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让我深有感触,空气、土地、水源等等这些只要有一样消失了,人类都很难存活下去。而这些目前都被垃圾所覆盖。垃圾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垃圾填埋引起的土地减少,乱扔垃圾引起的水源污染。无一不让人心痛。现在,垃圾看起来像一只贪婪的恶魔,一点一点吞噬我们的家园。
垃圾分类其实非常简单,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只是一个举手之劳,但是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对于我们的后代来说,却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处。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同时可以将回收的垃圾进行二次利用。减少垃圾产量之后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还能对某些有价值的垃圾进行回收,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有社会责任心。我们即将扛过国家发展的大旗,有义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在垃圾分类的工作上,我们首先要学习好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以身作则。此外,我们也应该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其中。涓涓细流方能汇成大海,垃圾分类才能得以普及。
通过学习和资料搜集,我了解到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垃圾分类回收最终创造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但丁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没错,当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也就在无意中挽回了那些即将流失的资源。既然是放错地方的宝藏,通过有效分类管理,就可以挖掘和发挥垃圾最大的价值。垃圾分类对于可持续发展,有下述三大意义:节省土地、减少污染、再生资源。
垃圾,不分类就是污染环境、耗竭资源的魔鬼,分类回收,这是造福于人和自然的宝藏。
于是,我积极参与队内的线上会议和讨论,并通过了解张家港市乡村风土人情、搜集整理地方报道联系张家港市景溪社区负责人,组织了线下乡村垃圾分类清理活动主题宣讲。另外,我通过互联网搜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意义的相关资料,撰写宣讲稿,完成了一次线上主题宣讲。我希望通过我的团队和我的努力,让垃圾分类的意识更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居民行动起来。
本次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短暂的,垃圾分类的行动任重而道远。为了一个绿色的地球,为了一个环保的地球,我们当代青年仍然应该继续努力,为了垃圾分类的全面实现而努力。此次实践活动除了带给我以上认知层次的收获外,还极大程度给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欢愉。我在活动中结识了许多新的小伙伴,他们各有所长,且热心善良,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一个小活动或是每一个小目标的感觉让人着迷;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新事物,得到许多新认知,取其长,补己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韧性,从而使自身得到了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