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皖南忆先辈,红色文旅传精神
作者:姚力荣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7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红色泾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前往泾县红旅小镇,双花园党支部,围绕红色文旅主题进行参观与采访,探索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革命党员的先进事迹,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通过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带动红色文化传播,促进经济发展。
云岭保卫战,指在1940年秋,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叶挺指挥下粉碎日军对皖南沿江地区“扫荡”的最主要的战斗。敌军来势凶猛,但新四军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大获全胜。新四军军威大振,也使得从此以后,日军再也不敢对皖南发动大规模战争。
7月10日,实践团队师生一同前往泾县特色红色旅游小镇——红旅小镇,学习借鉴红旅发展经验。该小镇以云岭保卫战为背景,分设游客集散区、水上拓展区、战备粮生产区、军事体验区、岗哨露营区五个区域,集研学,度假,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再现新四军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游客可通过沉浸式扮演新四军,切实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与此同时,红旅小镇运用流行创新的手法与红色历史相结合,给原本陈旧的红色文化又注入鲜活血液,为当今红旅事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参考借鉴。
团队重点前往战备粮生产区,军事体验区进行采访考察。在抗战期间,军粮就是部队的战斗力,就是部队的生力军,就是部队的生命线,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在艰难的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革命先辈因为缺乏粮食补给或因争夺粮食而牺牲。在皖南地区,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产大米。自古以来百姓习惯将米饭制作成锅巴,以备充饥。在战备粮生产区,团队可以切实了解战备粮的生产工艺和文化历史,体会新四军当年抗战的艰难历程。
与此同时,战备粮生产区通过进行农事体验活动,粮食制作活动,也可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也为当地农户提供增加了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瞻仰革命圣地、红色旧址和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精神血脉,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因此实践小队响应号召,重走红色历史足迹,探寻双花园党支部。
中共双花园党支部作为泾县的第一个党的支部在泾县的革命斗争史上有着标志的性的意义,它的建立,影响和带动周边党组织的发展,推动了泾县革命斗争的进程。旧址室内陈设按照党支部发展顺序摆布,即党支部的前言、成立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后期。在正面的屏风醒目处悬挂着的《入党誓词》。
当地居委会成员滔滔不绝耐心给小队成员进行讲解,从清朝末年的建立,到上海党员秘密成立党组织。最后他提出,要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出有特色的红色乡村旅游研学路线、导游解说词、文创产品,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自己所学所见变成累累硕果,为泾县乡村事业振兴贡献力量,带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传播红色正能量,努力实现强国梦。
实践队的一位成员言:“作为大学生,我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党员。但我们团队中更多的是团员,团员是党员的预备力量,更要紧随党员,加强学习。”泾县第一党支部成为红色旅游新兴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正显现着其“红色课堂”的效应。
双花园党支部,云岭小镇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将继续承担研究,教育和纪念的职责,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学习参观,传承弘扬革命先辈精神,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以红旅促育人”为主题,主要围绕红色旅游资源实践专项内容开展,通过师生团队深入一线,发挥实践育人实效,积极创新,服务乡村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绽放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党的二十大献礼,为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0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安徽农业大学技术人员赴泗县交流科技服务
-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深入了解农村脱贫攻坚、新农村发展现状,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
- 大学社会实践 09-04
- 智行一夏,助力乡村振兴
- 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乡村振兴”国家专项团队赴淮南市小甸镇开展主题社会实践
- 大学社会实践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