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三下乡】走红色圣地 温峥嵘岁月

作者:王雪冰 来源:实地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2023年7月1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赵世炎纪念馆寻访红色足迹。

寻——追寻革命英雄足迹

7月18日,寻访团首先参观了赵世炎故居。故居坐落在龙潭古镇赵家庄子,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亦称赵庄。占地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院门东向,正屋南北向,周围的房屋小巧雅致。
院内的两个小天井,一前一后。纪念馆分为赵世炎展览馆和赵世炎故居两部分,进大门是纪念馆,青松翠柏中有赵世炎青年时代的汉白玉半身雕像。故居为清末民居建筑,朝门上悬挂由邓小平题写的“赵世炎烈士故居”门匾,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互辉映。由于故居处于修缮中,团队未能进入参观全貌。


随后,团队进入赵世炎纪念馆。馆中陈列了赵世炎革命时期的照片以及先烈曾使用过的文物。步入大堂,是刻有赵世炎的壁像,目光如炬,仿佛注视着进来的每一个人,面前的火焰燃烧似的,像是先烈不灭的革命热情。馆内两旁的手书,生动记载了当年赵世炎烈士在革命中的决心与信心。
除了赵世炎的纪念物,管内还陈列了赵世炎的家亲:其姊赵世兰、其母夏娘娘的革命世纪记录栏。革命向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位位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影响、相互信任,在战火中甘愿奋斗和牺牲赢来的。

走——重走革命烈士征途
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市,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在师大附中的几年,赵世炎引导同学关注时事政治,说:“不要买埋
头死读书,应注意国家大事”。后来,他又经常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去借阅书籍,并因此结识了李大钊等人,共同探索革命之路。他说:“我们就是要推翻一切不合理的宪政权,建立一个属于人民自己的政权,人人平等,世界大国。”
团队深入馆内,走过一堵粘贴着五四运动口号的墙,队员们思绪飘到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世炎积极投身革命的模样。面对北洋镇府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他义愤填膺,说:“北洋镇府丧权辱国,已昭然若揭,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愤怒呐喊,“终止谈判”。为五四运动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

参观完五四时期赵世炎的事迹,这里的铜塑也展现了赵世炎烈士在“四一二”政变中的英姿。1924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而赵世炎仍领导广大工人群众坚持斗争,由于叛徒出卖,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在狱中,赵世炎饱受各种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并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作宣讲台。是年7月19日的清晨,赵世炎英勇就义,将26岁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可磨灭的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他的信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传——传承革命红色火种
世态炎凉,仍乐此生。这是赵世炎的真实写照。“龙华授首照丹心,浩气如虹烁古今,千树桃花凝碧血,工人万代仰施英。”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此诗纪念赵世炎。在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与赵世炎同志一样的有志青年,为党和民族奋斗。有网友评论说:“在那个年代,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最先死去。”他们用有限的生命,给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生命短暂,但他们的精神在后人心中长存。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以赵世炎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为自身理想信念而奋斗,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为拯救国家和人民而奋斗。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更要以他们为学习的标杆,弘扬他们的精神,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1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大学(威海) “意”心前行调研团前往宁安市
  • 文旅融合促土家乡村振兴,数字拾遗展民族文化新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