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充分赞扬和尊重广大教育者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探寻教坛,启智润心”社会实践团队于寒假期间进行实地寻访调研,与当地的老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亲身感受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图为采访地点单庄小学的前门
实践队员于1月下旬前往河南省商丘市开展实践活动,受邀接受采访的是当地单庄小学一位已经任教31年的乡村教师——张红霞老师。三十三年前,张老师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教期间,她踏实敬业、追求卓越,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之路上不断探索,终于成为优秀教育家典范。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张红霞老师
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础,张老师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品格。张老师表示:“教师始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她常常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地发现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全面发展。
以文育人、以德化人:做有情怀的语文老师。在从教过程中,张老师用爱浇灌学生成长,以培育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目标。张老师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她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使他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张老师说:“文学经典的意义就在于穿越时空,给予当代人心灵的启迪。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和他们的道德抉择,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所以一定要多让学生阅读和感悟。"
图为张红霞老师课堂讨论情景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家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更要有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和实践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