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现营养,成就健康
作者:苏雨涵 来源:直接
俗话说得好“一顿不吃饿得慌”、“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吃饭,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代,古人有云:生饕餮心者,吃客也。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跟随“食”得初心实践队,切身了解居民们的饮食习惯,对“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优化膳食结构,才可以迎接健康未来。“你即你所食”这句话概括了食物对于人体成长和健康的作用,也就是说,你在进食中塑造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随着饮食行业不断发展,五花八门的小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高油高脂的垃圾食品,而食堂内的健康饭菜被调侃为“腹愁者联盟”,每次放学时门口的“银河护胃队”却总是挤满了人,这其中也有我的身影,忽视健康的蔬菜,炸串、甜品、奶茶才会得我的宠爱,无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学生,小孩、青年、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忽视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合理膳食才可以拥抱健康,在国家“大食物观”的背景下,从自己做起,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优化膳食,我们须行动!
一饭一蔬皆辛苦,珍惜粮食方可远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诗句,但我们又有几分真正的领会其中的意义呢?上高中时,我见过一个女生买了一碗面,只吃了几口就说饱了,她端着面走向垃圾桶,毫不犹豫的倒掉......记得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个公益广告,说的是中国人的浪费行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被倒掉的食物惊人,相对比我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他们也许还过着食不充饥的日子。我自身是一个饭量大且不浪费的人,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就是农民,我深知一粒粒米都是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来的,所以我自己每次吃饭都会吃得干干净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不能改变。
科学消费,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观,让健康触手可及。社会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食品消费观,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往往忽略了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外卖作为日常饮食,我也是如此,外卖对我的诱惑远大于家常便菜,然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病从口入不是空穴来风。除此之外,时代发展的火车头迅速交替,老年人逐渐赶不上时代的列车,多元化的食品让他们眼花缭乱,难以购买到心仪的食品,也更容易上当受骗。社会中对于食品消费观虽存在许多问题,但好在随着经济的增长,消费者对饮食的要求从“吃饱吃好”到如今“吃得健康”“吃出特色”,有了质的转变与突破,科学饮食至关重要,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观,才能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营养均衡,节约粮食,科学消费任重道远,国家在行动,社会在行动,我们也在行动。本次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然而我们深知,实践之路并未结束,这不仅是一场饮食的革命,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同时我也相信在“大食物观”的背景下,只要全社会努力,一切从今天开始,社会健康饮食也将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1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为进一步了解“红嫂”故事,弘扬沂蒙精神,2024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大美,今人共守”实践队成员来到沂蒙红嫂
- 大学社会实践 02-19
- 聆听沂蒙小调,回望光辉岁月
- 为深刻体悟红色教育,弘扬沂蒙精神,2024年2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大美,今人共守”实践队成员来到《沂蒙山小调》
- 大学社会实践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