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食物观,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张敏
来源:直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美乡村。强化农业科技和设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了解大食物观对乡村振兴的推进作用,2024年1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亭兰村进行调研。
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据了解,虽然该村年轻的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和自己经营小生意,但该村的农业设施化水平并不低。因为土地都流转到了大户手中,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是有利于发展设施农业的。当地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在一些较为繁重的农活上基本实现了机械代替人力的转变。当地还运用无人机打药、大型泵水灌溉等技术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实践队员发现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样,涵盖了蔬菜、粮食、水果。其中蔬菜的种类尤其丰富。实践队员认为科技给当地农业赋能明显,而多元化的农作物种植体系也为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来到当地,实践队员发现村旁的一养殖场极具特色。该养殖场将牲畜养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在养殖业获得收益的同时旅游业也给当地的增收提供了一个引擎。该养殖场以牲灵文化为主题,形成了青岛年猪这一品牌,极大的提高了该养殖场的产品竞争力。规模化养殖,数智化管理给该场出产的肉品提供了保障。于村民而言这是一个增收的渠道,而实践队员则发现千千万万的这样养殖场也给我国的肉类供给提供了一个保障。大食物观不仅强调要主粮自给,对副食在餐桌上的占比提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队员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我国养殖业正在迅猛发展,相信国人未来的饮食结构也会更加均衡。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美乡村。
解决温饱,走进小康,走向富裕,进二十年来,我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给老百姓的食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促进了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我国各地物产丰饶,但如何让村民随时便利的购买到新鲜的各种食材成为一个问题。对此,“村村超”开始涌现出来。它们的出现使村民可以方便的买到各种新鲜食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树立大食物观,我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实践队员发觉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大食物观在基层的推进是相互关联的。像超市这种乡村基础设施无疑给大食物观向基层向乡村渗透提供了助力,同时也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乡村增彩。
实践队员通过这次走访发现大食物观已经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在国家的政策鼓励下种植小麦等主粮,科技的支持下种植各种蔬菜。多元化的种植结构给我国居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多元的饮食要求提供了有力供给。随着大食物观在乡村的渗透乡村的各种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蓬勃发展。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不仅让我深刻意识到了大食物观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乡村振兴对大食物观向基层渗透的反作用,更是让我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生无机巧资,所贵唯实践。”这次实践活动让我获得了许多,也成长了不少。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为社会做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使自己更加成熟。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于肩负的使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抓紧一切机会磨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水平,争取日后能用自己的专业回馈社会。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25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游”展文翼调研团早期调研成果展示
- 经过将近二十天的自主调研,无论是文案组还是资源组均已收集到丰富多样的可用素材资源。该阶段成果在线上会议中由相应成员依次汇报总结
- 大学社会实践 02-25
- “游”展文翼调研团队预定规划实行
- 本团队由组长陈蕊领导,团队成员划分为文案组、资源组两大小组,此外还有特定的美工、宣传成员。项目主题为探索网络游戏社区赋能中国优
- 大学社会实践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