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烈日炎炎的开化桐村镇中心小学,一群热爱竹子的大朋友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上了一堂关于竹子的科普课。这是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竹育未来 青春桐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开化县最新一期“竹之问:竹子生物育种科技”研学课程,也是开化县教育局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夏令营暨党员师生关爱留守儿童暑期托管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品种的竹竿和竹子种子,让孩子们清晰地观察到竹子开花的部位,引导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发现了现有竹种颜色种类稀少、开花周期长的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几种竹子传统无性生殖的方法。让同学们对竹子的繁育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在竹子新品种定向创制技术介绍中,实践团成员以视频与PPT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竹子组织培养、为什么要进行竹子组织培养、竹子组织培养的大概过程等等一些问题,向同学们展现生命科学的魅力。
竹科普课上,实践团成员还向孩子们展示了浙农林大竹研院林新春教授团队成员创制的转
ZmLc基因的马来甜龙竹,颜色与众不同的马来甜龙竹一出现便马上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哇!这是紫色的竹子!”,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
除了生长在培养瓶中的转基因马来甜龙竹的组培苗,实践团成员还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转基因马来甜龙竹组培苗制作的景观瓶以及已成功驯化栽种在花盆中的转基因马来甜龙竹,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想法,变成实验室中成功的紫色转基因再生苗,再变成生活中的盆栽、景观瓶的过程,诠释了一个从不普通到普通的转变,以此来告诉同学们科技能走进生活,也将走进生活。
这堂课的最后,实践团成员将提前育好的竹子种子苗送给了孩子们。本次科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丰富了知识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竹子一样,破土而生,坚韧不拔,也希望这颗科学的种子能在同学们心中渐渐萌发并茁壮成长,以科技助力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