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抚今追昔,人们不会忘记,场场激战,撒下多少英雄热血;皑皑雪山,倒下多少优秀儿女;茫茫草地;埋葬多少勇士忠魂。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号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2024年7月12,日川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学通社“寄情于堰,水韵共鉴”赴都江堰乡村振兴促进团秉承着“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的理念不远万里前往四川省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开展学习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发扬红色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的同时也让现代青少年们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长征书院有由李琦先生于2016年创办,前身分别为长征书屋、长征文史博物馆、幸福红院,为全国第一家以“长征”命名的红色书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征书院李琦先生的生命中的大半时间都在收集长征历史实物,重走长征道路,致力于长征精神的传播与传承。
开展主题讲座,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书院院长李琦先生首先为促进团队员开展了长征精神相关讲座。讲座开展期间,李院长为每位促进团队员发放了长征书院的相关介绍手册,这使队员们对长征书院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随后,李院长为促进团队员播放了宣传影片,影片里讲述了李琦院长自身重走长征路的经历和感悟,在李琦老师生动详细的讲解下,仿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壮阔长征场景都显现在促进团队员们的眼前。这次长征主题活动的展开不仅加深了以促进团为代表的青少年对长征历史,红色精神的深刻理解,更是推动了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参观长征书院,重温红色历史 在李院长的带领下,促进团队员们走进了红色文物收藏室,一件又一件长征时期红军战士们使用过的实物陈列在柜台上面,长征战士们攀爬雪山时身穿的棉衣,越过草地时脚踩的布鞋,黑夜里前行照亮道路的明灯,这些长征历史实物都是由李院长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艰难收集而来。”长征时期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跟糟糕,一是因为左倾错误的推行毛主席的思想和方法受到排斥,二是因为毛主席在长征时感染了疟疾,在这双重痛苦的缠绕下毛主席的身体问题愈发严重,但在贵州展开革命活动时一位苗医治好了他的疟疾,毛主席在这位苗医家里住了2天三夜,这位苗医白天上山采药,晚上照看主席,毛主席就这样奇迹般的摆脱了疟疾的折磨,我在过去十余年曾三次去贵州拜访过这位苗医,而这个火罐便是那位苗医当年治疗毛主席疟疾时使用过的器具”李院长指着柜子里沾满灰尘的火罐讲解道。这些破旧不堪的红色文物们不仅真实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旅途,更是承载着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个一个参观者不忘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访谈长征院长,传承红色文化 参观活动结束后,促进团队员与李院长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当促进团采访者问及这个长征学院创办的初衷时,李院长回答道:“我创办这个长征学院的初衷是想为人们展示我这十余年在长征路上的所听所见所闻,让人们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把长征精神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同时李琦院长也谈到未来对长征书院的规划和打算,在长征书院经历了九次的搬迁后,李院长还是希望能够立足都江堰,利用现有的优势来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示更多的长征文物藏品,开展长征主题馆,让更多人走进长征书院重温感悟艰难岁月和长征历史。

随着访谈结束,三下乡队伍也结束了这次探访长征书院的交流学习,但是他们对于人生梦想追求的“长征路”并未停止。这次活动对于促进团队员来说不仅仅是心灵的洗礼和启迪,更是加强了他们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