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子祺)2024年7月9日,在苏州姑苏区青少年宫,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目光。苏州城市学院聚微“城“光科普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成为领航者,引领着小朋友们穿越历史的长河,从火箭的古老雏形到现代科技的辉煌成就,踏出了探索的步伐。团队不仅讲述了火箭技术的演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对未知世界无限向往的种子,让科学的梦想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启航: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憧憬
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首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谜语:“尾巴一喷烟,直奔九重天,人造小星星,靠它送上天。没错就是它——火箭!”这个谜语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小朋友们纷纷开动脑筋,争相抢答。
(图一:热闹的课堂)
随后,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带领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从火箭的起源发展讲起,一直讲到现代火箭在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古代中国的火箭雏形,到现代火箭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沉醉其中。
在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还详细介绍了火箭的发射过程及原理,通过模型演示和动画视频,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翱翔: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乐趣
紧接着,科普小课堂为大家揭秘了火箭如何把卫星送上太空的过程。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运载火箭如何携带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以及卫星在太空中的工作原理。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对太空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二:有趣的火箭游戏)
在科普的殿堂里,理论与实践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志愿者们从生动的讲解、多媒体的展示,转为实际动手操作,将火箭的奥秘一一揭开。重力体验气球的放飞,孩子们亲手制作气球并放飞,通过观察和感受气球上升的过程,直观地理解了反冲力的原理,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反冲力的神奇;火箭DIY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亲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小火箭,从设计到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他们亲手制作的火箭,不仅承载着对科学的热爱,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而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更让孩子们在动手中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与乐趣。
仰望:星空下的梦想与责任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还为大家介绍了神舟十八号的三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当谈及神舟十八号的三位航天员时,每一个名字都闪耀着英雄的光辉。他们不仅是国家的骄傲,更是青少年心中的灯塔。志愿者们通过讲述航天员们的英勇事迹和奋斗历程,激发了孩子们对航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肩负着探索未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浩瀚星空下许下的每一个梦想,都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活动结束后,主讲人李子棋感慨道:“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普工作的意义所在。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梦想的播种者。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都是对我们内心的一次洗礼和升华。我们相信,这些科学梦想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图三:集体合影)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科普之花,绽放希望之田。”随着科普盛宴的缓缓落幕,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科学梦想却已悄然生根发芽。苏州城市学院聚微“城“光科普志愿服务队的青年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的信仰与追求。他们相信,每一次科普活动的举办都是对青少年科学精神的一次滋养与浇灌;他们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在苏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绽放光彩,引领更多的青少年勇敢追梦、不懈奋斗。
文:徐纤姗
图:徐纤姗
指导老师:宋楠楠、刘木秀、王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