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肉牛产业之旅:从秸秆到餐桌的奇妙征程
2024 年 7 月 4 日,阳光依旧炽热,微风轻拂中,我们开启了一场深入肉牛产业的探索之旅,此次行程将涵盖欣浩翔的肉牛养殖基地、徽牛云的大数据平台以及刘六盒的牛肉卤制工坊。
欣浩翔:创新养殖,规模宏大

欣浩翔养殖场/鲁春发 摄
走进欣浩翔的肉牛养殖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TMR中央厨房,当地回收的秸秆与其他精料一起混合成为了肉牛的美味佳肴,团队成员跟随欣浩翔负责人的步伐一起向后走,便看到宽敞整洁的牛舍和一群群健康壮硕的肉牛。根据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可知,这里存栏约1万头牛,其中母牛300多头。
徽牛云:大数据赋能产业升级

徽牛云平台负责人进行介绍/鲁春发 摄
离开欣浩翔,我们来到了徽牛云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为肉牛产业提供了精准的决策支持。从肉牛的生长数据、市场需求到供应链的优化,大数据平台无所不包。它能够预测市场趋势,帮助养殖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刘六盒:卤制工艺传承与创新

刘六盒负责人直播带货/鲁春发 摄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刘六盒的牛肉卤制工坊。一进门,浓郁的卤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徽扬公司的负责人武向楠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刘六盒牛肉的独特制作工艺。刘六盒牛肉的制作工艺已经获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目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也已经成功。传统的卤制手艺与现代的卫生标准相结合,让美味得以传承和发扬,也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增添了光彩。
结语:
这次的产业探索之旅让我们深刻领略到,肉牛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科技与传承的融合。从欣浩翔的养殖基地到徽牛云的大数据平台,再到刘六盒的卤制工坊,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相信在未来,肉牛产业将继续乘势而上,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味与惊喜。截至2023年底,利辛县肉牛规模养殖场已达365家,肉牛饲养量12.5万余头。而在2024年,该县更是力争使肉牛饲养量增加10万头,未来3至5年,全县肉牛出栏预计可达30万头。在“一头牛”的新赛道上,正全力加速,不断开辟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