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青春之生》沉浸式教学,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7-17     阅读
       7月14日,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拉开帷幕。“我是三年八班的波小夏,湖南长沙人,首先要恭喜各位同学顺利通过我们一师的考试,今日入学就由我带领各位同学一同游览一师。”简单几句话,便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南省长沙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带回到了百年前的那段求学岁月。
       身着民国服装的同学们在“波小夏”的带领下,一同阅览“润之兄”的《讲堂录》,从字里行间感受青年的好学;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于激昂语句中体悟远大的理想;认真学习六段操,在矫健身姿中展现青春的活力。通过一系列沉浸式活动,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独属于那段岁月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形式创新,激发课堂活力
       红色沉浸式公开课《青春之生》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的界限,集情景演绎、互动导览、影视欣赏于一体,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纪念馆,让学生们在历史的长廊中亲身体验、深刻感悟。开创NPC沉浸式导览模式,通过强互动使游客从被动的参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增强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NPC正在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毛泽东在一师求学的故事。图为华中农业大学吴宣仪摄

红色传承,赓续精神血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众多先辈求知探索和孕育理想的摇篮,红色血脉历经岁月而愈发鲜明。从1913年春至1921年冬,毛泽东在这里求学、工作,度过了八个春秋。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相片、一页页厚重的岁月篇章,生动展现了伟人在艰苦环境中仍旧坚持修身、立志、求学、健体的优秀品质。打造团队以湖南一师为依托,充分借助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底蕴。《青春之生》不仅是一场教学活动,更是一次红色文化的传承之旅。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图为华中农业大学吴宣仪摄 

影片共鉴,传播青春之声
       沉浸式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来到报告厅观看实景电影《青春之生》。影片讲述了青年时期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探索理想志向的故事。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到怀揣“少年理想,天真豪气”,再到“青春时节的雨啊,终有回响”,影片的前三部分展现了青年毛泽东与一师的鲜活故事。第四部分“改造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是毛泽东在毕业之际对恩师杨昌济关于“理想”问题的回答,为民族进步而生、为国家革命而生,这是那个峥嵘岁月里无数学子的信念与志向,是他们心中不灭的火焰。

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观看影片《青春之生》。图为华中农业大学黄奕摄
     
       思政课的最后,华农实践团的指导老师李丽带领大家根据此次思政课学习内容展开讨论。对于如何理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问题,李佳黛同学认为:“体魄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体魄的升华。学问道德诚然重要,但二者都必须以健全的体魄为基础。”而在谈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时,查雨彤同学表示:“毛泽东这一方法依旧具有学习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注力,更能让我们的思维得到锤炼,培养批判性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这次讨论使华农实践团的成员们进一步领悟前人思想中的道理与智慧,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李佳黛同学正在分享关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见解。图为华中农业大学黄奕摄
 
       中广天泽联合湖南第一师范共同打造的红色项目《青春之生》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建设”高度契合,沉浸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走”起来。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场心灵的远行,它让理论知识不再拘泥于书页之间,让参与者与历史的脉搏共振、与时代的洪流同行,在行走中学会思考。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查雨彤 庞文清 李佳黛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责编: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防城港地域文化探秘记:广西大学生青年团的足迹
  • 耕耘沃土绘愿景,产业蓝图展新程
  • 耕耘沃土绘愿景,产业蓝图展新程
  • 桂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那良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大米加工中心、谷物烘干中心以及食品加工厂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入
  • 大学社会实践 07-18
  • 军民智慧映辉煌 红军文物颂荣光
  • 点亮红色记忆 共触历史脉搏
  • 点亮红色记忆 共触历史脉搏
  • 2024年7月15日,来自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青年学子组成“以藏讲史”星火微光小分队,踏上了探寻新中国诞生历程的征途,他们通过一件
  • 大学社会实践 07-18
  • 深入基层接地气,桂工学子“三下乡”问民生、暖民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