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7月10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理’遇农情,乡约未来”实践团前往安徽省芜湖市白茆镇套北村、红色传承馆及旭耕农机合作社等地开展一系列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农旅融合绘美景,乡村振兴展新篇 套北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这里是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其生态水稻和特色旅游而闻名。为了深入了解和美乡村的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理’遇农情,乡约未来”实践团走进套北村,切身感受套北村的农旅融合成果。在讲解员耐心细致且具有渲染力的讲解下,实践团了解到,近年来,套北村大力发展全域全时的特色旅游,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春赏花、夏采摘、秋丰收、冬民俗等活动效果显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之后,实践团前往黄家书屋,开展了乡村振兴交流会。会议过程中,团队队员纷纷发表对套北村所见之感想并分析其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乡村振兴交流会 摄:宋承峻
六洲烽火映皖江,红色传承耀华夏 在白茆红色传承馆的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展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以及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参观红色传承馆及胡竺冰故居,回顾并缅怀了“六洲暴动”与“皖江抗战”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色传承馆内的珍贵文物与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实践团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与不屈精神。参观完革命纪念馆后,实践团队员们感受到了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和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红色文化也激发了实践队队员们的思考,理解乡村振兴不仅要在物质上丰富,更要在精神上富足。

图为讲解员对皖江抗战的讲解 摄:宋承峻
科技赋能乡村兴,创新引领振兴路 为了更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理’遇农情,乡约未来”实践团依次到旭耕农机合作社、育秧工厂及高标准农田进行实地考察。旭光村党总支书记胡达强书记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技术创新以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在介绍时,胡达强书记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并为实践团展示了育秧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其育秧的原理。此外还有农用无人机和插秧机的使用展示。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胡达强书记进行了深入座谈,探讨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对乡村振兴的看法,以及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如何领导群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参观旭耕农机合作社是一次非常有启发性的经历。合作社的先进农业机械和高效的作业流程给实践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亲眼见证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如何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合作社内各种大型农机设备的有序运作,从播种、施肥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科技的力量。

图为胡达强书记介绍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模式 摄:宋承峻
乡村振兴,是一首无尽的诗,一幅流动的画,它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描绘着乡村美丽新生活的愿景。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希望,每一颗心都充满了梦想。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理’遇农情,乡约未来”实践团通过此次通过此次走访调研,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到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到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广大农民、基层干部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