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鑫)
烈士英名千古流芳,革命精神永世长存。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精神,2024年7月16日,淮北师范大学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王鑫应“红色基因深植八皖,奋进五年再启新篇”点亮八皖活动,赴蒙城县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蒙城县烈士陵园始建于2013年,并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陵园分为四大功能区:入口及停车区,设有现代化停车设施和管理用房,以及引人入胜的入口景观大道;广场区域包括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悼念广场、精心设计的景观花坛和浮雕墙;墓葬区域则安置了名人烈士冢、有名烈士冢和无名烈士冢,彰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敬意;最后是设有富有纪念意义的纪念馆,展示了革命历史和英烈事迹。在此之前,蒙城县的烈士陵园原位于城区的万佛塔公园内,由于面积有限,难以满足红色教育的需要。因此,蒙城县政府投入近2200万元兴建了占地65亩的新烈士陵园,将原有的零散烈士墓迁移至此,以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蒙城烈士陵园入口。(淮北师范大学王鑫提供)
在这个小雨淅淅的早上,王鑫走进了蒙城县烈士陵园。六个鲜红的大字“蒙城烈士陵园”让她的心情更加沉重。笔直的景观大道向前延伸,中间蜿蜒着一条长长的水道,四块浮雕分别雕刻着“坚守蒙城”、“浴血抗战”、“鱼水情深”和“庆祝胜利”,展示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大道旁边展示着人们来祭扫并缅怀烈士的场景,以及对陵园的简要介绍。
图为学生参观历年扫墓记录照片。(淮北师范大学王鑫提供)
景观大道的尽头是悼念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一座威严庄重的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高达19米48,象征着蒙城在1948年解放的历史时刻。碑身上刻着革命烈士们誓死保卫蒙城的壮丽史诗,以及现代人们对这些英雄的深切感激和敬仰。在纪念碑的四周,壁上雕刻着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场景,生动展现了他们的无畏精神。
图为烈士纪念碑。(淮北师范大学王鑫提供)
穿过悼念广场,千万个英雄长眠在这片静谧之地。路旁的烈士英名墙肃穆庄严,高耸挺立,981位勇士的姓名深刻地镌刻在黑色大理石上。他们的名字,如同一道道永恒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前来缅怀的人的心灵。
图为烈士英名墙。(淮北师范大学王鑫提供)
1938年,在蒙城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发生了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抗日阻击战。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领着2000多名广西兵,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几乎全部阵亡。这段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了蒙城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抵抗精神,成为那个时代最艰难岁月中的一座不朽丰碑。
图为周元烈士墓碑。(淮北师范大学王鑫提供)
翠柏环绕,葱翠满园,不止周远将军,无数革命战士为了亿万同胞,为了捍卫祖国、解放中华,不惧生死、英勇牺牲。青山绿水沐英气,威仪屹立颂英魂。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坚定的信仰信念、火热的国家情怀,奉献了最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今日的和平序曲!
图为烈士们长眠之林。(淮北师范大学王鑫提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眺望今朝旖旎风光秀。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应该被我们所铭记,青年学子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牢记使命,以坚定信念和奋发斗志,诠释青春的无悔担当。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肩负历史责任,以不畏艰难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