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着清晨展露的微光,2024年“重走大医之路”实践队全体队员整装待发,准备开启来到青海后第一天的实践旅程——参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原子城纪念馆。
天色蒙蒙,朝露待晞。今天,队员们均起了个早床,迎着西宁微凉的晨风,登上了前往原子城的大巴。经历了两小时颠簸的路程,欣赏了沿途窗外辽远而广阔的风景后,巴士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原子城纪念馆的门口。
方一下车,正准备活动僵硬的关节,抬头队员们便为纪念馆宏伟的外观所吸引,2小时车程所带来的疲惫也因此一扫而光;移步至纪念馆内,高墙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描述与对“两弹一星”伟大精神的高度赞扬便映入眼帘,队员们仔细研读了墙上习总书记的话语,感触颇深,带着对前辈英豪的敬畏与崇敬之情,大家继续朝向纪念馆内部走去。

(图为实践队在原子城进口处合影)
随着不断向纪念馆深处探索,一件件精美的展品不断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配合着馆内详尽且贴心的文字补充。渐渐地,实物与文字交融汇合,最终,构成了一幅壮烈而豪迈的中国“两弹一星”发展画卷,随后徐徐在大家面前展开,来诉说着往日那些为了“两弹一星”诞生奋力拼搏的人们的故事——那些在国家的大事业中磨炼真本领的人们的故事。
从钱学森毅然归国的邮轮,到邓稼先不忍对妻子说出的别离,再到程开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的伟大愿景……最后,到那个时代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费尽心思,中国终于拥有了在国际上叫板的军事硬实力,成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并向全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留下了宝贵的,得以借鉴的发展思路。

(图为老师、同学正在参观纪念馆 王梓彤摄)
看着馆内那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藏品,同学们不禁感慨万分,在建国初期的青海,自然条件与生活条件远没有如今优渥,甚至可以说得上贫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确确实实在这种条件与环境下,当时的科研工作者前辈们穿着单薄的棉衣、顶着漫天的风霜,靠着顽强的意志与信念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长久攻克不下的难题。这无疑是信仰的力量,想必桂希恩教授在上个世纪前往青海时,也必定同当时的科研工作者一样,怀揣着对国家大事业的责任与担当,勇毅前行、敢想敢当、牢记使命,最终在完成国家交代给他们的任务时,也获得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成就了一副真本领。
念及此行目的,同学们也在此时了解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身为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我们理应挑起重担,立于时代潮头之上;同时,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并努力提升专业思想与专业知识,在“健康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实践与创新中磨炼出真本领!

、(图为纪念馆藏品 王梓彤 戚欣维摄)

(图为队员写下坚定誓言 王梓彤摄)
原子城一行,大家都受益匪浅。相信在接下来几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能积累到更多经验与知识,在桂希恩教授曾经走过的这条漫漫西北路上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瞩目成就。
文字:舒燿一傲
摄影:王梓彤 戚欣维
排版:薛葳蕤
审核:冯勇 彭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