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之旅,手作之美见证时间与灵魂的交响—至“善”至“美”实践队探秘陈训成美术馆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01 阅读:
今日大学生8月1日讯(通讯员:彭坚 李思佩)2024年7月16日,广州新华学院至“善”至“美”实践队一行,怀揣着对陶艺艺术的无限憧憬,踏入了陈训成美术馆的大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体验之旅。在这里,泥土在队员们的指尖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陶轮的旋转而翩翩起舞,艺术之花在他们心中悄然绽放。这是一场关于泥土的诗篇,一次手作之美的深刻领悟。陶艺,作为泥土与火焰的浪漫舞蹈,手与心的和谐交响,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更让生命在艺术的海洋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PART1.泥土在手中塑形,情感在艺术中传递
在陶艺的诗篇中,第一行总是关于泥土的挑选。优质的陶土,不仅是艺术的起点,更是匠人情感的载体。从这一刻起,泥土不再只是泥土,它是即将在火焰中绽放的艺术品,是匠人心中那未完成的诗篇。
将精选的陶土反复揉捏,仿佛在与大地进行一场静默而深邃的对话。每一次掌心的按压,每一个细腻的旋转,都使得泥土愈发柔和均匀。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着人的耐心,更是对细节极致追求的体现。

图为陶艺作品展示 选泥与揉泥
在陶艺的世界里,每一次触摸都是心灵的交流,每一次塑形都是生命的创造。沉浸于泥土的芳香中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创造力,体验从质朴的泥土到艺术的杰作的奇妙旅程。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陶艺
拉坯与修坯
当揉好的泥土被放置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旋转,它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匠人利用手的力量和技巧,将泥土塑形成所需的形状。拉坯的过程,就像是匠人与泥土共舞,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及对泥土的敏感度。泥土在指尖苏醒,艺术在心中跳跃。
修坯,是泥土与匠人间的二次邂逅,是对形状的再次审视。每一次打磨,都是陶器的重生;每一次修整,都是对艺术的深化。随着修坯的细致进行,陶器的光泽和流畅的线条逐渐绽放,如同初露光芒的宝石,静静诉说着属于它的传奇。
陶器不再是静默的器物,而是呼吸着的艺术品。脉动着匠人的心血,吟唱着泥土的传说。每一条曲线,每一处光泽,都是情感与故事的交织,等待着与世界每一次心跳的共震。
PART2.火焰在窑炉中起舞,陶器在手中成形
烧制
烧制,是陶艺的炼金术,是泥土向陶瓷的华丽蜕变。火舌在窑炉中热情而狂野的跳跃,它舔舐着陶器的每一寸肌肤,将泥土中的水分和杂质逐一驱逐。随着温度的升高,泥土中的分子开始重新排列,它们在火焰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紧密、坚硬。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变化的过程,陶器在火焰的拥抱中,经历了从柔软到坚硬,从粗糙到光滑的华丽蜕变。
冷却与成品
冷却,是陶艺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每一次冷却都是对泥土的淬炼,每一次降温都是对陶器的雕琢。冷却后的陶器,经过匠人的细致检查,每一道裂纹,都被精心修复;每一处瑕疵,都被巧妙遮掩。这是一场对陶器的深情告别,也是艺术品的最终绽放。
当一件件陶器在火焰中涅槃重生,它们不仅仅是泥土的化身,更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映射。每一件成品,都承载着制匠人的情感,诉说着一个个无声却动人的故事。它们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是我们与自己对话的媒介。
图为陶罐制作过程
PART3.灵感在创作中升华,创意在心中开花
实践队成员在陈训成美术馆的怀抱中,踏上了一场探索自我与创造艺术的旅程。成员们不仅学习了技艺,更体验了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转变过程。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塑造,更是一种精神的淬炼。
图左为实践队队长正在接受采访
在这里,每一位访客都有机会成为创造者,每一次塑形都是对美的独特诠释。陈训成美术馆的陶艺体验项目,是一次心灵的触摸,一次灵魂的洗礼,它等待着那些渴望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人们。
作者:彭坚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至善至美实践队
责编: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