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4年7月3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赶赴陕西省商洛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桃花谷。首先,实践团深入桃花谷国家水保科技示范园,对园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生物种类、生态气象观测实验基地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与管理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当地的线路走向、配套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观测。据了解,竹林关镇曾遭遇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恰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整修丹江、银花河堤,建设江北五千户移民新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平方公里,建设了13类52项工程,林草覆盖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5%以上,每年避免1200吨泥沙输入丹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竹林关镇桃花谷内竖立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碑在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来到了桃花谷水情教育基地,考察参观省级水土流失综合监测点、水保科普展室、秦岭生态气象观测实验基地。基地内设置各种水保措施和工程的标识牌,具有水情教育的设施、设备和场所,专设20余处功能介绍标识。竹林关桃花谷的秦岭生态气象观测点,为本地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可用于分析气候特征、桃花花期预测等,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前往水保科技示范园
秦岭山地生态气象(商洛)观测实验基地介绍牌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丹凤县马炉村。马炉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集乡村旅游、勤廉教育、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村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的纪念馆。通过馆内珍贵的文物和详尽的图片展览、影像资料,深入了解了刘西有同志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和优秀品质。村干部介绍的“十二把镢头闹革命”的精神、“七战康沟”的坚韧,刘西有打成的十二把虎牙镢整齐地摆在台子上,都让实践团为之动容。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实践团的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
马炉村村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党性教育基地
实践团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参观了马炉村的经济作物种植区、马炉水库等地。马炉水库,作为村中的重要水源,其治理与保护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更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水土保持典范。马炉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水库治理与梯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马炉水库进行废水处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水质和周边环境;大力发展梯田种植,形成了“山下梯田坐底、山间经济林缠腰、山上油松戴帽”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马炉村梯田上展示着乡村振兴宣传标语在对马炉村的考察与调研期间,实践团队也发现了水库背后存在的垃圾处理不及时,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随后,实践团成员以身作则,及时清理垃圾,带头执行垃圾入篓的措施,并结合城市卫生治理模式、针对废水处理、整治河道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共话未来发展。
实践团在马炉水库开展垃圾清洁活动
实践团与马炉村村干部开展座谈陕西工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挖掘南水北调的陕西贡献,深入了解水源涵养区乡村振兴与重大水利工程实施的区域性影响,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守护秦岭、丹江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