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文化桥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08-06 阅读: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7月11日上午,广东海洋大学“石榴情·粤疆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奔赴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副书记高磊、校团委实践宣传科科长杨家昌带领李家毅等8名实践队员参加活动。此次活动受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团委副书记古再努尔·买买提江、疏附县文联主席依敏江·库尔班的热烈欢迎。
在疏附县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现场参观原材料展厅、民族乐器大师工作室、民族乐器体验室、乐器博物馆,欣赏乐器表演、近距离观摩乐器制作过程、参观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精品,每一位队员无不感慨民族乐器种类之多、形态之美、手艺之精、音色之美。通过深入了解,实践团了解到新疆民族乐器村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已有150多年乐器制作历史,生产制作的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新疆所有的民族乐器,更不乏有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名录的乐器。乐器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要将这种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以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紧接着,实践团来到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参观了多个展厅,实践团了解到2014年4月28日在新疆视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亚格曼干村关心基层、关心人民群众的故事。通过调研,实践团深刻体会到阿亚格曼干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扎根一线,让阿亚格曼干村焕然一新。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实践团将“以党建带动团建,以团建促进实践”,凝聚“新”动力,激发“新”活力,以挺膺担当之姿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答卷。
随后实践团来到高台民居,实地考察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及其内部陈设,并就当地手工艺品生产现状和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民居内,队员们见到了土陶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塔木,队员们了解到,吐尔逊一家八代都居住在高台民居里,随着时代的变迁,繁琐的手工技艺致使这项传统工艺难以传承下去,一些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至今,吐尔逊老人还在沿用最古老的方式制作土陶。在参观完高崖上的土陶馆后,团队来到了民间编织技艺坊。当地的人们将当地采摘的柳条、麦杆等材料编织成各式篮筐,或大或小,或方正或圆润,极具特色。喀什高台民居的手工艺人们正在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旅产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让高台民居焕发新活力。
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乐器村,了解新疆传统乐器与各民族文化融合的丰硕成果,走进高台民居采访手工艺人,体验非遗手工艺品制作,观看特色表演,和群众共跳新疆舞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状态。2020年,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喀什通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古迹等方式突出喀什地区特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局限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作者: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责编: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