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门纳礼,实践铸新程
发布时间:2025-01-24 阅读:
文化乃民族之根本,其力量关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今国力渐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已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紧要任务。然而目前文化自信面临西方文化冲击、传统习俗淡忘、网络不良文化干扰等挑战,传承传统文化迫在眉睫,门礼文化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曾以其独特的礼仪规范,如进门的礼数、门的装饰讲究等,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结合当下实际,“门彰礼韵,仪续未来”实践队立足门礼文化,将门礼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自1月12日起在山东省潍坊市和日照市正式开始进行寒假社会实践。
实践初期,团队成员因分散各地,借助线上会议平台开启了实践之旅的筹备工作。在首次线上会议中,成员们围绕实践主题各抒己见,从不同专业视角和个人兴趣出发,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经过激烈讨论,团队最终确定了实地调研、线上调研、实地实践等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分工。
此后,成员们在线上例会上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研究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实地调研时如何获取有效信息、线上调研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等,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确保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线上会议不仅让成员们明晰了实践方向,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意识,为后续实地调研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怀揣着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敬畏与好奇,实践队成员们踏上了实地调研的征程。首站,团队来到了日照市的丁肇中故居,踏入丁肇中故居。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详细了解了丁肇中故居中存在的门礼文化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启程之前,实践队成员集合,分队进行收集相关资料。队员们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云平台数字资源及各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等翻阅相关历史古迹,如彭财年先生的《中国传统门窗》等。此外,实践队通过多种网络媒体、知网、知乎等媒介了解相关门礼知识,并查询相关研究论文,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传统门礼制度的了解。古代门制由门檐、斗拱、门匾、门簪、门环、门枕石、等部分构成。古代大部分大户人家的门环自秦汉以来一般使用“铺首衔环”形制,构型精巧复杂,普通人家则采用门拔。门环虽主要供人开拉门和敲门使用,但其装饰作用也不置可否。并且门环的形制也可用来彰显家族的地位和实力。门枕石分为箱形和抱枕石,同样具备彰显地位的作用,但主要寄托祝愿与守家的作用。同时,扣门之礼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轻叩三下,开门迎客”,叩门的次数和轻重都有一定常数。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带着期待与信念,实践队走进了丁肇中故居。
实地实践是我们将前期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实践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在社区为孩子们开展“传统门礼文化进社区”活动时,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好奇与渴望的脸庞,至今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们向他们介绍传统的进门礼——扣门的讲究时,孩子们纷纷模仿,那认真而又略显笨拙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倍感欣慰。在进行门字成语接龙时,孩子们积极回答,眼神中透露出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传统门礼文化传承的希望之火在他们心中点燃。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我深刻体会到,传承门礼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门礼文化在他们心中扎根,才能确保其源远流长。
回顾整个实践历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深刻洗礼,让我对传统门礼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传统门礼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社会价值。它不仅是家族兴衰、门第高低的外在彰显,更是传统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直观呈现。门,作为建筑的重要标识,其蕴含的礼仪文化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中意义非凡。从迎客时于门前的揖让之礼,到不同身份者进出之门的严格规制,无不体现着对长幼、尊卑、亲疏的尊重与区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有序。传统门礼文化还蕴含着家族的传承与期望,通过门匾、楹联等形式,传递着祖训家规与家族精神,凝聚着家族成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当今时代,它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为我们探寻民族根源、传承文化脉络提供了珍贵线索,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坚守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核。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荆棘与挑战。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等,都给传统门礼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困难并不能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反而更应激发我们的斗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悟与热情转化为长期的行动。
作者:韩昊宇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三孔语言景观,寻文化传承新章
- 语言景观是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智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孔子儒家文化,探索曲阜三孔景区语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能源绿色转型,点亮乡村前景
- 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乡村能源消费模式,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寻乡村能源脉络,共创农户生计新篇
- 为深入探究乡村能源消费的复杂现状,了解其内在规律与特点,推动乡村能源转型升级,提供真实、详尽、可靠的一手资料,助力乡村能源实现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索乡村能源模式,感悟农户生计百态
- 为保障农户的生活质量,清晰了解农户在能源获取、使用等方面的现状和困难,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乡村能源焕新貌,变革征程正当时
- 乡村能源消费模式对于改善居住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乡村天更蓝、水更清,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能源转型启新程 潍坊乡村焕春荣
-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浪潮中,能源绿色逐渐成为驱动乡村经济、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繁荣富裕铺就坚实通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4
- 章丘能源革新,助力乡村振兴
- 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新正深刻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为探寻这一变革的细节与影响,曲阜师范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4
- 深挖乡村用能,剖析偏好真相
- 近年来,伴随我国乡村的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区乡村居民的用能偏好和能源消费模式出现显著差异,这成为能源政策制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