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茂腔是山东半岛兴起的地方戏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了记录茂腔的历史与文化,唤起公众关注,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并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茂腔的保护与传承,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守望者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山东省高密市的征途,深入高密大剧院茂腔剧团中,探寻茂腔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探访茂腔剧团:一部活生生的戏曲发展史 一踏入剧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荣誉证书和奖杯,它们见证了剧团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辉煌成就。剧团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茂腔剧团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茂腔这一地方戏曲艺术。工作人员还向实践队员们特别强调,现代茂腔戏《盼儿记》的创作演出成功,在高密茂腔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项标志性成果。《盼儿记》在晋京演出中得到了文化部领导、在京戏曲专家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剧团从此掀开了茂腔演出史上崭新而辉煌的一页。实践队员们通过展示柜内的照片,还得知高密茂腔剧团以《盼儿记》晋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为起点,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连年创作排演了《根的呼唤》、《焦裕禄》、《瓜园情》、《公仆颂》等反映时代强音的茂腔现代戏。
图为表彰茂腔剧团《盼儿记》演出奖状。张薇 供图
参观茂腔博物馆:探寻地方戏曲的瑰丽印记 聆听完剧团发展史,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去往高密大剧院二楼的茂腔博物馆。高密茂腔博物馆的建设,旨在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高密茂腔。茂腔博物馆展厅共有档案展厅、乐器展厅、排练展厅、盔帽展厅、服装展厅、道具展厅、会议室和戏曲长廊八个部分组成的集展览、办公、排练为一体的场馆。它不仅是茂腔艺术的宝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
跟随剧团工作人员的脚步,实践队员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区。在服装展厅与道具展厅中,一件件精美的戏服和道具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戏服不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且每一件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道具则栩栩如生,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桌椅板凳,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逼真的戏曲世界。经工作人员介绍,剧团发展时出现过经费不足的问题,有部分道具为演出老师亲手制作。
图为剧团演出老师亲手制作的道具灯笼。魏嘉慧 供图
参观过程中,在剧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实践队员们还亲身穿上戏服,拿起道具,深入体验茂腔文化。戏服与盔帽穿戴繁琐,并且都有一定的重量。工作人员告诉实践队员,演出老师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无论春夏秋冬,都会穿戴固定厚度的服饰进行长时间的排练与演出。实践队员们不禁为演出老师的敬业精神与其对茂腔的热爱感到赞叹。
图为剧团工作人员帮助实践队员试穿戏服。魏嘉慧 供图
茂腔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的璀璨明珠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对剧团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当实践队员问及茂腔作为地方剧种是否在表演过程中含有一些俚语等地方特色时,对方遗憾地告诉我们,茂腔的地方老腔老调在新一代传承过程中有所缺失。这表明在茂腔传承过程中应加强对其中地方特色的传承。对于如何实现茂腔这一地方剧种的创新性发展这一问题,剧团工作人员提出“线上线下两步走”的建议。线下多与周边地区进行交流学习。线上可以借助短视频时代的浪潮,拍摄相关短视频与宣传片,针对年轻人的爱好审美进行一些改革发展。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茂腔的传承者们将继续坚守与创新,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实践队员也将在茂腔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通过深入调研,把握茂腔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困境;进行宣传推广,组织茂腔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通过现场表演、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茂腔,为茂腔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茂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璀璨明珠。(通讯员 魏嘉慧)
图为实践队员对剧团负责人进行采访。闫丽萍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