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茂腔魅力底蕴,助力五莲文化创新
在五莲县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茂腔。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五莲文化的长河中,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与记忆。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守望者实践队走进这座县城,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挖掘茂腔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入探寻茂腔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感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脉搏与活力。
初识茂腔:传统艺术的魅力绽放 茂腔,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五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以淳朴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剧情,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在五莲的一些乡村,每逢节庆或农闲时节,茂腔剧团便会搭台演出,台下总是挤满了热情的观众,男女老少,无不沉浸在茂腔的魅力之中。
实践队员们有幸来到五莲融媒大剧场观看五莲县新时代茂腔剧团的后台排练,一场场原汁原味的茂腔演出让人如痴如醉。舞台上,演员们身姿端正,举手投足韵味十足。其唱腔高亢激昂,时而如潺潺流水细腻婉转,时而似狂风骤雨激昂澎湃,将剧中人物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乐器伴奏与演员表演相得益彰,共同绘就绚丽的艺术画卷。这场演出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茂腔作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们对茂腔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为茂腔排练中剧本剧情解读环节,演员们围坐一起,手持剧本,神情专注,正在深入探讨剧本内容,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徐信涵 供图
传承困境:时代变迁下的挑战 之后,在与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和茂腔艺人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茂腔的传承正面临着诸多困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戏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茂腔缺乏了解和兴趣,导致观众群体逐渐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
此外,茂腔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老艺人年事已高,他们所掌握的技艺和剧目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同时,茂腔的演出市场也在不断萎缩,剧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演员收入低、演出设备陈旧等问题也制约着茂腔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向茂腔艺人了解茂腔在传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魏朝霞 供图
坚守与探索:传承人的不懈努力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在五莲,仍有一批茂腔传承人在坚守着这份文化瑰宝,并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
于强老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接触茂腔已经接近50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茂腔的传承与推广。他不仅刻苦钻研茂腔的唱腔、表演技巧,还积极收集整理茂腔的传统剧目和资料,为茂腔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指出茂腔作为地方戏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唱腔风格,能让引起人的强烈共鸣,深受妇女喜爱。
谈到茂腔市场的的不景气,于老师表示深深的叹息,随着时代的发展,茂腔的受众变得狭窄,发展资金不足,年轻人的接受程度低,更多地被电视剧等所吸引。“茂腔要想发展,就要改进、继承老一辈的东西,要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因此就要从戏曲的唱腔、形式上逐渐进行改革。同时要抓住当前形式的脉搏改革剧本。”于强老师坚定地说。
说到创新发展,于老师自豪地为我们讲述五莲县新时代茂腔剧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为迎合时代的浪潮,剧团深入挖掘当代生活素材。拍摄了许多电影,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是脱贫攻坚,讲述了扶贫干部到农村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故事。同时还将反诈故事与茂腔结合,旨在达到反诈骗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图为实践队员向传承人了解茂腔创新与发展情况。许田雨 供图
展望未来:茂腔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茂腔作为五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茂腔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要不断创新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接下来,队员们决心积极投身到茂腔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中。一方面,队员们会利用自身所学,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大力宣传茂腔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让茂腔被更多人知晓。另一方面,队员们还打算走进校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茂腔的魅力,为茂腔的传承培养新生力量。队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茂腔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通讯员 许田雨)